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对比

点赞:5293 浏览:167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温州医学院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两者学习倦怠的现状;从多角度对比分析两类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本文从学校环境、教师素质、课程设置及家庭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的建议.

关 键 词:学习倦怠;医学生;非医学生;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2-02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一类在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具体而言,学习倦怠主要指,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对课业活动的热情逐渐消退、对同学的态度冷漠疏远,从而形成了情绪耗竭、乏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恶性循环现象.[2]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在抑郁、焦虑、意念上的比率逐年上升,并且与他们入学前或同龄人相比,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3]为调查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情况,本文以温州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引用了连榕和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4],比较分析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探究引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诱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对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概述:

问卷共20个问题,每题采用5分制,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分别对应1到5分.问卷得分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严重.调查中,发放问卷255份,回收率100%,筛选出250份有效问卷,其中医学生占52.4%,非医学生占47.6%.

根据调查结果,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平均分为2.59,倦怠水平处于中低水平;三个维度倦怠水平的高低,依次为“情绪低落”(2.75)、“行为不当”(2.56)和“成就感低”(2.39).


二、结果分析与反思

两类学生群体在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上的水平,非医学生均高于医学生,其中两者“行为不当”的差异最大.同时,两类学生各自在三个维度的水平,高低依次均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两类学生的倦怠水平.

(一)性别因素

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无论是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女生的倦怠水平都比男生高,且在“行为不当”的差异最大.对于同性别的学生,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而三个维度中倦怠水平最高的,医学类女生是“行为不当”,而医学类男生及非医类学生均是“情绪低落”.

(二)年级因素

纵观各年级学生的情况,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较高,尤其是大二年级的;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总体上随学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且大四医学生的水平已与非医学生相当.

分析各年级学生三个维度的情况可知,大五医学生的“行为不当”是三个维度中最高的,且均高于其他学生的各维度;其他学生的三个维度中,“情绪低落”水平均最高;所有学生的“成就感低”,整体上随学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变化主要受“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的影响.

(三)成绩因素

不同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倦怠情况,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与成绩负相关,即成绩越好,倦怠水平越低;而非医学生中成绩中游的倦怠水平最高,成绩上游的倦怠水平最低.

两类学生各维度的水平,也随成绩做类似的变化.除成绩下游的学生外,非医学生的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而从三个维度来看,不同成绩层次的两类学生,“情绪低落”均高于其他维度.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中,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高于医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在“行为不当”上相对有较大差距.

(四)家庭背景因素

来自类似家庭背景的两类学生之间,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均高于医学生;就三个维度而言,除乡镇学生的“情绪低落”外,非医学生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医学生.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来自乡镇的医学生,在医学生中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水平也是最高的;来自农村的非医学生,在非医学生中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水平也最高.而医学生的“行为不当”和非医学生的“成就感低”,分别与家庭环境的城市化程度呈正、负相关.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之间,各类学生的“成就感低”水平最低,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而“情绪低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是来自乡镇的学生.

三、降低倦怠水平的几点建议

学习倦怠是一种个人心理状态的综合表现,因此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主观态度,均会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不同性别、年级、成绩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专业的认同感、兴趣及学习驱动力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学生各类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改善学生家庭环境,是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改善学校整体育人环境

“泡菜理论”向人们揭示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强调了优化校园环境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位置.校园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其中大学文化是核心要素.[5]大学教育管理者必须着眼于学生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现象,营造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风,建设严谨笃学、全面教导的优良教风,塑造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硬件设施在环境育人中的重要性,在于能赋予学生直观上的环境印象.由于医学院校常以医学生为主体、重点,较注重对医学类教学设施的投入,因此在相对被冷落的氛围下,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更易高于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在学习硬环境的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非医类专业的需要,创造、加强非医类专业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人文关怀力.

高校教师合理、灵活、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的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环境,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因缺乏对校园生活的新鲜感而产生的倦怠.因此,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地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参与修订并严格执行各类学习、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