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重塑历史学习笔记魅力

点赞:16558 浏览:718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把“过程与方法”列入历史课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由于“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是直接针对传统学科教学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弊端所作的“颠覆性改革”,引起了学者和一线教师广泛深入的关注,他们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历史课程的新目标、新内容加以研究和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历史教学的创新.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历史教学中史学方法的引入”、“历史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途径”、“分析和阐述历史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对传统历史教和学的一些有效方法却关注不多,课堂笔记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看书、听讲、笔记、温习是历史学习一般过程和经典方法,如果能从新课程的角度对这些传统的经典过程和经典方法进行继承、改造、创新,最终使课堂笔记也成为一种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适应的经典学习方法,使之成为记录历史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那么课堂笔记也不正是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与方法吗?

【关 键 词】新课程历史笔记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b)-0162-01

新课程背景下重塑历史学习笔记魅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笔记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历史笔记的现状

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历史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历史课堂笔记”,不重视“历史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我班学生的历史课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1.1标注教材型笔记

这类笔记做起来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 键 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不能反映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1.2知识结构型笔记

这类笔记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清晰而详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历史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历史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这类笔记无论从历史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都对学生历史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往往对历史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1.3问题重点型笔记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笔记作为经典历史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

2开发笔记在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下的新功能

2.1使笔记成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

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提纲、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历史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历史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2.2使笔记真正成为辅助学习的一种方法

很多历史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历史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历史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历史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等,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2.3笔记不仅是教师课堂的重现,还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延伸

课堂记录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框架、线索和重难点问题,也应该包括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课后整理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这也是一个知识巩固和再回顾、再领悟的过程.还可以把读外阅读中获得的历史知识、思考的历史问题记录在笔记上,拓展自己的历史视野,尤其要把平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探究、讨论记录下来,让自己对历史的“思想灵光”记录在笔记上,使笔记成为思维成长中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