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

点赞:14298 浏览:595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初步探索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社会效益,为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b)-0034-01

目前“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1].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3].本文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为例,初步探索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可行模式.

1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1.1“校企合作,冠名培养”

2009年9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与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豪雅视光冠名班”,成立了“豪雅视光教学部”,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建设和发展眼视光技术专业.

1.2“校企合作”共同举办“眼镜高峰论坛”,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由济宁市眼镜职业培训中心、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尼德克中国授权写作技巧上海展鑫优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鸿光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眼镜高峰论坛”,为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眼镜高峰论坛”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舞台,已经成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1.3“校企合作,真题实做”,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引入上海爱尔视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华亚电子公司、济宁亮视光学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在校内建立眼镜生产加工厂和眼镜店,将真实的工作项目引进教学、课堂,学生校内实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由企业提供项目进行“真题实做”,优秀作品直接被企业用于生产运营.

2教学国际化与标准化

通过与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合作,在教学中引入国际化、标准化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由企业委派资深培训师,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验光配镜流程、培训和考试方式,对学生定期进行培训,并由豪雅公司进行考核,通过者可获得由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颁发“豪雅验光/加工培训合格证”,此证书得到“HOYA”集团在全球企业和客户的认可,是进入“HOYA”集团的通行证.

与日本HOYA、日本NIDEK、日本MEDIA-JACK株式会社、台湾中台科技大学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引进一流的国际师资队伍,定期邀请褚仁远(卫生部近视眼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新田康之(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总裁)、吴贻璁博士(台湾中台科技大学教授)等视光领域知名专家和国际知名企业培训师到校对师生进行培训授课、开设讲座,并聘请为学院客座教授.

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眼视光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社会怎么写作

3.1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怎么写作和岗位业务培训

近年来,共为泰安姜玉坤眼镜公司、上海爱尔视科技有限公司、江南眼镜、荷泽市曙光眼镜公司等1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怎么写作和岗位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验配的成功率,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企业营业额比过去有了明显提升.

3.2校企合作,为社会进行职业资格培训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与济宁市眼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济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能鉴定中心合作,承担为社会培训“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的工作.目前,已为社会举办了四期眼镜验光员、定配工技能培训班和二期实战“1+1”店长经理培训班,为社会培训眼镜从业人员330余人.并组织“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技能鉴定考核8次,考证人员达500余人次.

3.3共享专业建设资源

《眼镜定配与加工》课程2010年获相关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其建设成果通过“山东眼镜网(.sdglasses.)”为社会共享.

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本模式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推广到合作建立专业课程,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