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的

点赞:8048 浏览:316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学生个性得到了一定的张扬,传统封闭式教学正逐步走向开放,然而也出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使阅读教学误入了一些歧途,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误区之一:阅读欣赏因噎废食

也许是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早已走进了繁琐分析的误区,不少教师津津乐道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分析句子、课文串讲,把完整的一篇课文肢解成零散的片段,搞得面目全非.而《义务教育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探究、内化感悟.然而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因此而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将课堂变成了“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的“念经式”的课堂,生怕沾染上传统的过度讲解之嫌,因噎废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在品读、慎思、合作交流等语文活动中感悟品味,理解领会文章的情感与意境之美,让静态的语言活化为动态具有生命的感性形象,扎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真意义上的涵咏品味、思考感悟,是汲取语言精华的有效积累,是一种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决不等同于传统的繁琐分析.”[1]

崔峦先生曾说过:“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订正甚至做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2]教师要善于放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体验,尽可能对学生少些约束与限制,多些自主和交流.当然放手绝不是简单的放纵,更不是不顾教学常规要求信马由缰,而是以更高的要求对待教学,处理好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尊重教材、作者、文本的价值,遵守科学合理的教学规范,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更大效益.

误区之二:自主选择就易避难

在不少的课堂上,教师常常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这样的情况在阅读的公开课中出现的频率更多.而学生在选择时往往就易避难,随意性很强,教师则一味地“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彰显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长此以往,语文课堂陷入了浅层次推进的怪圈,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思维品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心智活动,这一过程中有认知的冲突,也有思考带来的酸甜苦辣咸.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有轻重之分,如果不顾教学目标与内容,任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与欣赏的内容,会陷入就易避难的阅读教学的误区.因此,教材中应该学习的内容,都应让学生去感受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一定的语文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真正地读懂课文,否则,很有可能放走了“精华”,留下了“残渣”.

误区之三:激励评价廉价滥用

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堂,为了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的理念,教师激励性的话语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毫无精彩可言,甚至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但有的教师不敢也不愿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当然也有些教师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冠之以廉价的表扬“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殊不知,教师不顾课堂教学客观实际的“伪评价”,很容易将错误的信息传给学生,使学生感到困惑迷惘、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教师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评价,具有明确的激励性和导向性.课堂上,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及时评价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或充分肯定,或自我调整,纠正认知上的不足与偏差.而师生情感互动、真诚对话、坦诚交流,是成功课堂的重要因子.教师要在与学生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同达成教学目标,让评价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功能.

误区之四:价值导向的模糊错位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功能.有时候,新颖,不一定意味着正确,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中一些独特的理解而忽略了其价值观的引导.比如一青年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课文《狐狸与乌鸦》时,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学生A说:“狐狸很狡猾.”教师笑着点头给予肯定.学生B说:“狐狸很聪明,灵活巧妙地得到了它想得到的东西.”老师也赞赏有加:“你真会动脑筋,理解独特!”说完,带领全班学生鼓起掌来:“棒,棒,你真棒.”不少听课的教师心中有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等于可以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的任意理解,不等于教师只需貌似尊重地随声附和.[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但不是附和学生的所有发言,对学生在认识的偏颇与模糊之处,特别是价值观的偏离,教师应有自己正确的判断.《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4]语文作为人文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其中有不少方面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教学中对文本的语言理解也会因个体差异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施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理解与体验,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唯上,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但当下的一些公开课的教学,许多教师曲解了这一理念,将阅读感悟的多元化误认为是学生的异想天开与随心所欲,脱离文本的解读,只要有点新意的理解一律肯定,不管它是否符合科学,符合作者与编者的本意.

如前面的案例,当学生对狐狸的评判标准出现误差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狐狸到底是用“聪明”还是用“狡猾”一词更为准确恰当?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形成基本的看法:狐狸采用了花言巧语的欺诈手段,不择手段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伤人利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力,爱憎分明,明辨是非,全方位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