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点赞:33201 浏览:1560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逆反心理是一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具有双重性,既有理智性的逆反,又有非理智性的逆反.作为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善待学生,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一、在沟通交流中求化解

化解的前提是知情,只有详知内情,才能把握学生的现实心态,了解他们希望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应与学生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化解其逆反心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的是他人的赞赏与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差生的自尊心甚至更强,一旦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则很容易出现逆反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扮黑脸,应改变教育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或表扬,然后再指出错误之处,提出希望,这样学生会很高兴地接受,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消除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乐意接受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二、在自我表率中求化解

在思想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时时做学生的表率,虚心恭谨,真诚坦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化解学生的怨气.教师应不断“充电”,提高自身修养,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厚和诚实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言”,从而有效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教育者也是人,也有不幸,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借机向学生发泄,凶神恶煞,怒气满面,大声呵斥,势必给学生造成恐惧与紧张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不安.教育者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将不良情绪深埋心底,自我解脱,始终给学生以亲切感,缩小逆反心理赖以生存的心理空间.

三、在关心激励中求化解

学生的逆反心理,多来自心中的积怨,这些积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经常性的说理引导,缺乏足够的情感激励造成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前提,教育者必须深入实际,细心观察,了解学生需求.应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要,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娱乐要求,如:组织春游、野炊,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等等,让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充分显示.在经常性的关心、照顾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以化解.学生情绪处于低潮时,教师应注重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成绩、微小的进步给以认可和接受,并表扬奖励,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寻找情感上的“兴奋点”,从而消除怨愤,奋发向上.

如何化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学生逆反心理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当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教师应真诚相待,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树立信心,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是一轮明月,就让皎洁的月光洒满校园,洒满学生的心田.

(责任编辑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