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调查

点赞:14062 浏览:589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应结合市场和职业岗位能力变化,优化中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开展课程整合与优化研究.在《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课程整合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效性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的状况,以促进课程整合研究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宜企业工作岗位要求.

关 键 词: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45-03

2011年7月5日,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的《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报告中指出:按照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各地采取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仍不强.据抽样调查,近半数企业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其中,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

中职教育普遍实行的是“2+1”模式,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的时间仅为两年.两年内学生要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教学的实施有较高的要求.《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分别是中职药剂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药物化学》是学习《药物分析》的基础.对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而言,《药物化学》课程理论知识较多,且相对较难,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很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偏重技能操作,但又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学生通常只知“做”,不知“学”,对其技能应用及相关知识很模糊,学习动力缺乏,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同时,两门课程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复之处.而以往的课程体系力求的是课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当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了体现知识连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我们将《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整合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并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整合后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保障与提高.本研究通过对整合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分析整合课程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本校2009药剂专业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总共25个题目,17个单选,6个多选,2个开放式题目.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在任课教师允许的情况下,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学生无记名作答,发放调查问卷74份,回收74份,全部有效.

调查问卷主要从四个方面了解在《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课程整合为《药品理化分析技术》后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第一部分题目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整合课程的兴趣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或是不感兴趣的原因.从问卷统计情况看,有76%的学生对整合后的课程有兴趣.如图1所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采用仪器进行分析的药品分析实验”,其次是“不同类别药物分析部分实验”,这两部分都是实验内容,说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训练技能课程.在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中,“基础不好,学习吃力”是他们对本门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认为“内容枯燥”.其实这两个原因也是相辅相成的,基础不好、学习吃力,就会觉得内容枯燥,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4%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态度是“不想学”,这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由不想学到被动学,再由被动学到主动学.

第二部分题目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对课程体系的熟悉程度.有64%的学生能在课前预习,84%的学生能在课后复习,无论是偶尔还是经常,说明学生有预习和复习的意识.这也和学生对本门课程最关注的方面有关,学生对“考试成绩”和“学习内容”的关注占主要地位.92%的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是“积极参与”或“被动参与”,“从不参与”的有8%.有90%的学生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交流.说明学生虽然有的基础差、有的主观学习意识不强,但为了保证成绩过关,还是能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因此,66%的学生清楚本门课程的学习体系及学习内容,分别有54%、22%、15%、11%的学生认为学习本门课程会为日后的“药品检验”、“药品销售”、“药品生产”、“药学怎么写作”工作怎么写作.这表明部分学生对课程的体系及主要学习内容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课程目的及主要内容加深理解,尤其是对学生不大感兴趣的总论部分,更需要加强学习与理解.

第三部分题目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整合后课程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与对教学模式的倾向性.在对课程的关注度方面,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极为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每单元项目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法,有92%的学生明白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目的,其中,36%的学生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习任务明确,有条理”,4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对于采用“学生工作页”的形式进行笔记、作业、自我评价等学习工作,92%的学生认为“有用”,但其中有39%的学生认为“有用,但没有必要”.这说明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同时,对采用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的看法中,52%的学生认为“很好,很有必要”;对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中给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关注度,有92%的学生会去看,其中52%的学生每次都看,且会纠正指出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认为“教师讲解、学生听记”、“师生共同讨论”、“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上讲台讲、演示操作”、“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都较为有效,如图2所示.学生在学习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方法,认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等较为有效,如图3所示.因此,对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有41%的学生会“采用自己的方法去想问题”,有45%的学生“想听听别人的看法”,这也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不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