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学习地理

点赞:12656 浏览:565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常常听学生说起地理很抽象难学,学习地理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都感到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了而且都听懂了,可下了课做练习题的时候,却很茫然.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师,我认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关系错综复杂,要学好地理,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轻松、愉快.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立、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践为参照对象,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是我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种学习地理的方法:

一、注入今天法――通过查找课外资料,使一些新的知识融进教材

在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时,学生可课前查找一些资料:当地土地资源情况.上课时,学生们就身边的土地、住房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当地伴随城市发展的步伐,以及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的发展,大部分土地被占用开发,农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逐渐走进城镇生活,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充分的利用好土地资源?将一些破旧的平房改建成一幢幢整齐的高楼,改善居住环境状况.

在学习《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时,应增加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内容.学生课前准备资料:建设三峡工程的好处在哪里?上课时,教师讲解三峡工程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防洪效益.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受灾人口将近两亿,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修建三峡工程后,这样的自然灾害不会再发生了.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长江三峡发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①缓解华中、华东地区以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②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三废的排放,改善东部环境.

(3)改善航运.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达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降低35%.同时,上起宜宾下至长江口的3000公里畅通的干流航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经济区紧密连接在一起,长江航运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这样,许多新的内容融进了地理教材,学生自然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特别是祖国建设的最新成就,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首先要认真预习教材,严格选取材料,使之密切联系教材;其次是内容要适量.总之,注入“今天法”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找资料,增强对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学好地理.

二、温故知新法――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领悟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温习已经学过的

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领悟,温故知新法是学习创新的一种好方法.在复习地理时,可翻看目录,目录概括了全书的要领以及贯穿着课本前后知识的联系,经常翻阅,构思联想,以便对全书的内容有个温习巩固的效果,抓住重点,记下疑问,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做到不把问题带到下一章去,及时弄懂.

三、横向借助法――通过教科书和地图的合理运用,使知识简单易学,一目了然

教科书和地图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学生将教科书与地图结合起来使用,便于知识的记忆,学习效果极佳.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可以直观地认识、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为什么不同?自然景观垂直变化的原因?如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日本的富士山等等,从而得出:高原山地气候自然景观的不同,是海拨高低所致.

课本上的文字知识比较生硬,学生把课本与地图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运用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上说明的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就不单纯是死记硬背.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学会使用地图,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看到的复杂的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通过分析地图,还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学会使用各种地图,如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等等,会看图就已经学会了30%―50%的地理知识.运用这种横向借助法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而且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四、课前设疑预习法――带着问题去预习,增强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日本》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学生进行五分钟左右的课前预习,提出疑问:有这样一个岛国,它的面积不大,而且资源十分贫乏,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又经常发生火山地震,这样的一个岛国却成为经济强国,这是亚洲的哪个国家呢?为什么能成为经济强国呢?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预习,最后教师揭疑:这个亚洲国家就是日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制造加工业特别发达.通过这样巧设疑问,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带着问题去预习,顿生强烈的求知,久而久之就自然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初中生如何学习地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环境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推进想象法――通过观察、想象二者的结合,学习知识

重视观察一些地理现象,做到边细看边思考.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面貌,以及当地人们是怎样生产活动的.通过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以及图片获得一些地理信息;同时,要善于作一些地理想象,通过观察、想象二者的结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黄河》这一章节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一般的学习思路是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如何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母亲河”、黄河――“害河”.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又如,在学到《我国的水资源》这章时,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操场上的花草树木,以及附近田里的庄稼.让学生设想:如果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不下雨,花草、树木、庄稼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枯萎死了);进一步再设想,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下雨,将会怎样?慢慢地河干了,喝的水也没了等这种逐步推进“没有水”的想象法,学生自然地认识到水资源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是多么的珍贵,同时也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懂得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资源.使用这种推进想象法,学生以日常生活小事为观察点,在一步步的想象中学习知识.

总之,初学地理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其次要学习方法对路.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地理才能越学越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