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点赞:12804 浏览:557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要想收到较好的德育实效,也必须创设情境.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关 键 词】情感熏陶,创设情境,创设问题

情感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信念及世界观的催化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但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够重视“激发道德情感”,不够重视情感的体验.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缺少了把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道德情感,使品德教育停留于最初的顺从阶段,从而产生了认识与情感的不一致性.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优化品德与社会教学,使学生在情感熏陶中真正达到品德的内化?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心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真正做到“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避免单纯背诵教学内容”.

1.1妙用故事,唤起情感:有人将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情感性课文,一种为说理性课文.但我认为即使是说理性课文,要想收到较好的德育实效,也必须创设情境.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如何把学生带入情景,唤起他们的情感呢?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创设的情景与学生内心的情景相互碰撞,相互融会,这样的情景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情感的火花.例如,教学《怎样与人相处》时,我用色彩鲜明的投影和配乐录音向学生讲述了一则动人的故事:在美国缅因州的一所学校里,马克所在班的班主任在一节语文课上让学生为他人写优点,学生看了别人对自己肯定的评价,都对人对己恢复了信心.后来曾调皮的马克一直珍藏着这张纸,正是它激励马克一生,笑面人生等学生听得入了迷,就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与人相处赞美的力量”的种子,唤起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从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

1.2创设问题,激发情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时常发现有些课文单调、抽象,一时难以摸到边际,流露不出情感,因而造成学生学了课文无印象,行为习惯及规范很难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到有关问题中去,在问题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情感.问题创设要做到有新意、有趣味性,富有吸引力.例如,学习《心中有“规则”》一课,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观点,在上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情境,收到了极好的效果:1、丁丁的爸爸在上班途中遇到红灯自觉把车停下;2、冬冬的爸爸开车经过十字路口,看到红灯亮了,马上停下来,而此时马路上没有车辆驶过,可他一直等到绿灯亮.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答.但对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冬冬的爸爸真傻,没车就过好了,浪费时间.”有的认为做得很对,他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在辩论中,同学们对规则的理解就大大前进了一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创性.

另外,以实物展现情景;以图片显示情景;以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以游戏活动等方式导入新课,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发挥教材情感因素,促使学生“情动”

情感是联络知行的相似度检测和桥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信念及世界观的催化剂.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道德情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数,以“情”为线索,促使学生“情动”,而后“行动”就水到渠成了.

2.1观图:每册品德与社会课本中都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包含着浅显的政治常识、生活常识和道德常识,具有特殊意义和感染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些情感的激发点,指导学生仔细看图,体会图意.例如,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执教者利用插图制作了课件,使插图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且具有连续性.在教学名胜古迹知多少时,我出示课件,将同学们带入情景:只见黄山终年云雾不断,那高出云层的黄山高峰,就像一座座小岛在云雾中漂浮;日月潭位于台湾岛的中部,四面环山,湖中有个小岛等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我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感受深刻.在此基础上,进行“我来做导游”介绍家乡景点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2.2讨论增情:有些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只要学生通过讨论辨析,就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学习《我们的班级》一课,老师经常让让学生重点讨论这样一个案例:因路灯被别人损坏,导致小女孩摔成重伤,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摔倒后的情景,她的心情怎样.学生通过分析,对损坏公用设施的行为产生了厌恶、痛恨之情.在此基础上,还提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公用设施.有的说,我们要爱护;有的说,看到有人损坏公用设施要阻止他们或报告有关部门;有的甚至说,可以设计一种不易打碎的防护罩,以便更好地保护路灯.在学生辨析讨论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真实的情感,道德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联系实际,激励学生“行动”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正面疏导,用真情感染学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动机,使导行真正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