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点赞:10612 浏览:442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对1260名上海高校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工资岗位的要求也更加理性.指出高校、社会、家庭应有机的结合,共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 键 词:新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作者简介:李玲丽(1986-),女,浙江桐乡人,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助教.(上海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26-03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2009年由美国引起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而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中小企业相继倒闭破产;跨国公司及外资企业减少甚至不招收大学应届毕业生.这无疑对本已十分严峻的国内就业形势产生了更加不利的影响.时至毕业生就业高峰期,为了缓解就业难问题,各级政府及高校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措施力保大学生能充分就业.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更对我国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发展变化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大学招生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仍然是计划经济的状态,国家对于大学生毕业的分配采用统分统包的政策.这样以来,考上大学便意味着有了一份工作,一份保障.铁碗饭的概念根深蒂固.在当时的年代高学历是诱人的,它往往意味着高收入、高福利、高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取消了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终生职业的观念被彻底打破.大学生就业开始进入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前提下,外资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民营、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走向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要找一份工作相对还是容易的.就业去向开始多元化,许多大学生放弃了当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工作,开始了自由化、个性化的就业之路.

1999年,中国开始实行扩招,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开始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就变得越来越突出.高中升入大学的比率大大增加,研究生的比例也大幅度的提高.而相对而言市场所能提供的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便加大了大学生在就业阶段的困难.然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所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发展远远好于农村.其次,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四个直辖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次,扩招带来的负面效果开始呈现.具体表现为: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不断下滑,研究生是放养式的培养,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本科生则仍侧重于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最后,“80后”、“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从出生、成长等各个方面与60年代、7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就业观点的差异也就不言而喻.工作稳定、收入高、福利好一度成为众多大学生的择业首选,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新世纪大学生的就业观点变得更加理性.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

1.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最想去的是电力、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待遇相对较高,且工作较为稳定,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其次的则是金融、证券等行业,这些行业周期性较强,易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行业的不确定性是很强的,但是从长远看,这些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近几年由于公务员待遇提高及工作性质比较稳定,出现了考公热的现象.有些热门职位甚至达到了几千比一,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及高校的高度重视,考公热的背后,暴露出大学生片面的看待了公务员的性质,认为一旦考上便可以一劳永逸,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导致许多大学生盲目的投入到公考大军中.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现阶段对于行业的选择方面还是做了一定的准备,能够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有机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行业,进行合理的引导.

2.大学生对于专业对口的态度调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不再过分的强调专业对口,在金融危机下先就业在择业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毕业生普遍倾向于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经验在另做选择.

3.大学生就业途径的调查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参加学校及社会上的招聘会,是眼下大学生求职的首要途径.其次则是从网站、报纸、电视上搜集就业信息.学生们反馈来的消息认为:就社会跟学校招聘会相比,校内招聘会的求职成功率较高.原因很简单,一般来校进行招聘的企业,都是由校就业办沟通过的,确有用人需求,真实性容易得到保证,就算用人单位出现单方面悔约的事情,还会有学校出面进行协调.学生的利益容易得到保让.而社会上的招聘单位则鱼龙混杂,管理部门不可能对每次来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从而导致有损学生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4.工作地及期望薪资调查

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对于工作的地点、收入等要求仍然偏高.狭隘的就业观点仍然存在.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仍将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工作的首选.在调查的1000多人中,仅有6%的学生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就业.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开展的“2004年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表明:“愿意去西部就业的仅为3%,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的仅为22%.”[1]雷树彬2005年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探析后发现,农村大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就业方向,把握自己的定位,不好高骛远,愿意从基层干起.[2]这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同时也反应出大学生对于工作起点的要求较高.同样是工作,若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前途肯定好于去经济中等和不发达地区.而在20世纪70年代,无数的大学生及有志青年响应了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现在,就连从中西部地区考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仍不会将回到老家作为择业的首选.在问及上海生源学生是否愿意去外地工作时,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宁愿上海一千元,不要外地五千块”的概念在上海籍学生当中非常普遍.近些年尽管社会、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做起,但是基本上外地生源学生响应较多,而本地生源却非常的少.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