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

点赞:27139 浏览:1216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开展化工类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本文从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师科研和“华峰班”的实践教学出发,建立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切实深化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对其他高校的改革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 键 词】“华峰班”化工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05-01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化工园区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化工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化工人才要更多地贴近石化行业.而目前的化工教学乃至专业实验过于通识化、程序化、模型化,学生通过化工专业的学习,无法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总结了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科研方向,并对“华峰班”的3+1教学改革试点和对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学和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和实验思路.

一构建以知识群落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六门课程组成,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现行的化工专业实验过于简单模型化,学生很难通过实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现行化工专业实验结合,虽然拓宽与发展了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但工科学生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本次改革的尝试从整合教师科研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与软件教学资源开始,逐步建立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和平台.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把部分课堂教学移入科研室进行,面对正在运行的科研装置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科研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基本原理,通过设备运行、教师讲解、学生操作这一过程,实现教师、设备与学生对话,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化学工程原理的理性认识,并且对化学工业的科学研究前沿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将工业催化中“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质量传递”的教学内容与反应工程中“固定床反应器”一节的部分内容进行融合,以“固定床反应器及催化剂颗粒的内、外扩散消除”为教学内容,带学生参观并操作正在运行的固定床反应器,现场对学生进行讲解高压固定床反应器的内扩散、外扩散的消除方法,并让学生利用高压固定床进行石油化工的加氢脱硫实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工程原理.回到课堂上,再结合文献,系统地讲解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消除内、外扩散的几种方法.这一教学和实验过程的统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接触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

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工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二,利用参观见习、生产实习的良好机会,在车间装置上进行现场教学.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化工专业教师的部分科研设备用于专业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内容部分纳入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二温州大学特色的“华峰班”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温州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温州大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实现了“华峰班”学生教学与上岗实践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实现了“双赢”和共同发展.其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华峰班”模块课程.在工程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增设华峰提出的部分课程,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更贴近于华峰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战略方针下,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岗位过渡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丰富“华峰班”的内涵建设.明确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细化学生在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明确入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责.企业专门派一位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两者相互合作交流,并定期将学生的进展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和职责,并对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