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本的式教学在高校思修课中的应用

点赞:24149 浏览:1088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思修课的以“教”为中心而带来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本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代建构主义学习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分析了其三种应用途径,适应新的思修教学改革需要.

关 键 词:以生为本研究式教学高校思修课

“一定的教育思想决定着一定的教学模式,而一定的教学模式将塑造出一定的人才品质.”多年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传承性政治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而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课堂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及特征

有学者认为:“研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1]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感知和体验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增强学生浓厚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为本的式教学在高校思修课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理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高校研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他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充分发展,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习.[2]具体来讲,就是在高校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使学生自身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挥、增值和优化.

2.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高校研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问题提出各种检测设并加以验证,使建构意义的效率更高.

三、高校思修课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主流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出思修课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从研究式教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大.目前,许多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虚课、软课,认为此类课程很难马上带来经济效益,实际用途不大,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就表现为无兴趣、不习惯.[3]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使其难以发挥思想导向性功能和创新教育功能.

2.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传授—接受模式”是我国思想政治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模式.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经常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满堂灌”,不能发挥主动性,其结果往往对理论教学内容产生过滤和排斥,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3.思修课的教育手段单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统的注重理论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教育手段较为单一,不能适应开放型学生的知识需要.因此,思修课教学应拓宽教学形式,坚持课堂教学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生为本的高校思修课研究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研究和探讨研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修课程教学理论,进一步指导思修课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得以实现.

1.问题研究教学方式.问题研究教学方式是借鉴前苏联马赫穆托福提出的理论总结出来的,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提出与解决中获取知识的一种研究方式.其过程是:(1)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当前的国际国内焦点、时政热点等问题通过提问、图片等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组织尝试性研究.在激发了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组织资料搜集、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对学生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具体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这是思修课研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步骤.(3)指导开展研究式讨论.在学生尝试思考、研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双方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4](4)交流汇报.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在交流中所获得的答案、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从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思修理论知识.

2.案例研究教学方式.案例研究教学方式就是用教学案例进行研讨、分析、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学习、借鉴案例反映的策略,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5]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选择和整理案例.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注重思政案例的针对性、典型性、全面性、新颖性和真实性.(2)思考和分析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时政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思政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和评价,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3)回顾和总结案例.思修课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并总结案例,对学生在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加以点评、分析和归纳,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互研性讲授教学方式.互研性讲授就是把讲授、互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教师的讲授要有对问题的研究,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二是师生互动,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展开讲授.实现讲授方式的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课堂表现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声音参与到课堂讲授中.[6]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修课堂教学均采用大堂授课的形式,授课对象众多,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效果不甚明显.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授,代之以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学生参与、主体互动的互研性讲授方式.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角,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怎么写作.因此,无论是思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都要高度尊重学生,着重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思修课堂教学实效,才能不断践行、科学、尊重个性的现代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