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美育

点赞:20522 浏览:939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美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仅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根据儿童特点,以课本为依据,遵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一、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此可见,“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也是美育的一个途径,担负着美育的任务.而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任务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美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汉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由上可知,语言文字美和优秀文化美以及老师的各种美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4.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教师在上课时表现出来的谐趣,志趣和情趣,能使学生产生各种审美趣味:授课知识的丰富多彩作用于学生的审美感官,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喜爱和向往;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巧妙性、和谐性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形式美;精心设计的技巧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得到收获,能感受取得成就的乐趣;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能使学生产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和对检测、恶、丑的厌弃,从而对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学中的情感弥漫于学生的心灵,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内心受到濡染;教师高尚的情操,新奇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等,能使学生心里佩服,自觉不自觉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模仿教师的风度,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从而更加喜欢语文.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美育教学

1.端正学生的美学概念

小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狭窄,毫无生活经验,缺乏识别美丑的能力,容易颠倒黑白、曲解美丑.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懂得美是客观存在的.它有外在的表现,如人的容貌的美丽等;也有内在的表现,如人心灵的美.但并论文格式范文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和理解到美,更论文格式范文任何人都能对美进行正确评价.只有具备了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感受到美,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美.学生明确了这点,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注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内容丰富,有赞美祖国山川秀美的,有表现人物形象美的,有反映劳动美的,有歌颂社会主义美的,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描写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的课文,结合学生实际接触到的事物来培养他们感受大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感受社会美、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具体的形象,只有具备了可感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文字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这些形象既有生活的真实再现,又有作者的艺术概括,包含着作家对于实际生活的人物和事物美丑的看法和体验.

首先,是课文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高尚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开阔视野,产生.

其次,是美妙神奇的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作品的意境,也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言语形象的美.课文语言大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提炼出来的,它们简练、生动、朴实,往往能一字点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教师审美意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因素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我认为,加强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首先是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自身美因素.但是,各个教师所具有的自身美因素并不一致,大致可分为语言、行为、仪态、板书、演示、操作等几类,而对学生直接发生影响的,主要是教师的语言、仪态和板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好语速、语调,并借助一定的体态语(眼神、表情等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以“整洁、大方”为衣着标准,力求做到“朴素而不俗气,讲究而不妖艳”.另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板书,力求“整齐清晰、图文并茂”的审美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把审美意识贯穿于教学中,以美好和谐的心境走进课堂,用美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以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进而使他们的语文素养随之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