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点赞:21530 浏览:962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中阶段,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内容蕴含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在高中阶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现实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高中地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为人民怎么写作,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的科学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文明健康的情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展现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

(1)中国地理国情.地理教学内容和手段对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给予了很好的展示,她既包含优越的自然环境,又有多发性自然灾害;既具有丰富的资源,又凸显利用不尽合理,人均资源少,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2)中国民族团结现状.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必须大团结.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有责任帮助目前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地区和民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共同富裕的道路还很长.要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进一步实行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与发展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我国的国际地位.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先辈们留下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值得我们很好地发扬光大,要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建设.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地理观.在地理教学中要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看待人地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保护有限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搞好国土整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科学世界观教育.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懂得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敢于抵制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

3.国际主义和全球观念教育.

(1)“和平共处”的国际主义教育.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尤其是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坚持我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国与国之间的霸权主义,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

(2)保护地球的全球观念教育.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环境问题、污染问题、海洋资源开发、外太空利用等都是人类的共同问题,要建立环境问题的全球观念,增强关心与保护世界资源及环境的责任感,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从观念、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衡量,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高中地理新教材注重深化人地关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新大纲的要求,其目标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其树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的.所以,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从地理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反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在国情教育中,除了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外,还要坚持以知国—爱国—报国为教学目标的正面教育,讲清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等要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国情劣势.既使学生明确国情优势,培养爱国情感,又使他们了解国情劣势,激发忧患意识和责任心.通过教育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责任感,铸造他们的报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