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点赞:5665 浏览:200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我国,作为单一性别的女子大学教育历史已有一百余年.期间由于我国社会、历史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女子大学教育亦曾中断三十余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女子大学看法的转变,女子高校开始在我国重新出现.到21世纪,据统计目前我国女子高校有17所.由于我国女子高校的恢复和重建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知识女性便跨入了女子大学的校门.女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周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心理不够稳定,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相较于男大学生,她们成长的环境更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她们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对未来就业和承担社会角色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学术界成果比较多,大都集中女校对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消极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上.从主观上分析,这可能与女性的身心特征有关.女性情感细腻,多愁善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严重,并且具有恐惧和不安全的心理因素,易产生封闭和各类冲突心理.[1]从客观上分析,也与女校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有关.单一性别的教育环境势必影响性别优势的互补,女生没有机会接受各种不同人际交往刺激的训练,缺少了与男性的情感交往,势必造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虽然已经出现有学者打破这一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但毕竟不多.基于此,本文客观分析了女子大学对于女生心理健康的利弊影响,提出不能任意夸大女校教育对于女生心理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发挥女子大学教育给予女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一女子大学对于女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对于男女分校,办纯粹的女子大学,很多学者和专家持反对意见.有学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层面提出,男女分校实际上是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提出男女分校可以尝试,但作为一种教育的普遍模式不宜提倡,认为男女混校才更有利于女生的身心健康.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专家认为,人为阻碍男女交往的分校方式并不可取.心理学有关专家也提出,现代教育发展至今,混校与女校数量的比例可以说明问题.社会本来是由男女两重性别构成的,女人不应只做女儿国中的女人,还应学会做男人社会中的女人.教育学有关专家认为,在单一的环境中,一个人所能学习到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办女校可以试验,但从育人角度看,这种办学方式有问题.把男女人为地分开,必然会给女生带来心理乃至生理上的一些麻烦,影响她们发展社会化的进程,注重培养男女青年的性别意识,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潮流.综上所述,女子大学对于女生心理的消极影响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无法培养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不利于女生性别意识的正常发展

单一性别环境中的女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往往两极分化,要么过分害羞,要么过分热情.人们给女校毕业的学生下这样的定义:“从女子大学毕业的女生,两极分化明显:不是特别闷,就是特别闹,见到男生,不是低头脸红,就是有点人来疯”.这说明单一性别学校毕业的孩子性格比较偏激,不容易与异性相处,并且过于单纯而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办女校不利于男女沟通,更不利于女生性别意识的正常发展.大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总是有一些朦朦胧胧美好的情感.如果在大学期间,断然切掉她们与异性的相处,只会弄巧成拙,影响其心理的成长.单从性格形成来讲,现在的孩子大多存在性格缺陷,若在一个性别单一的圈子里求学,对完善性格并无好处.女校或许能使部分女生拥有拔尖成绩,但在这种畸形环境下形成的优异成绩,伴随的多是性格的封闭以及对性别认识的偏差.女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定性与心理成长期,需要与异性有正常的交往与交流,这个阶段的性别封闭会扭曲她们的认知.由于缺乏与异性相处的机会,还有可能影响情商的发展,自我性别认同可能发生错乱,因没有男性气质作参考,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同性恋倾向.

(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勾心斗角、攀比的心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y)指出,个体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由此产生的自我观念称为“镜中我”(looking-glassself).正像我们从镜中观察自己的脸、手指和衣着,因它们属于我们自己而感兴趣一样等我们也从他人的思想中认识我们的风貌、风格、目标、行动、特征、朋友等等.而且从多方面受其影响.[2]这就意味着他人对于个体的态度与对待,不仅影响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塑造着个体的实际自我.因此女生需要与男生进行正常互动,把男生作为一面镜子,从男生那里更多地了解自己,男生也能帮女生深化这样的认识.根据社会学“社会互动原理”,人在有异性的环境中,更能激发其能力.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由于没有男生的参与,女生群体的气氛比较沉闷,团体凝聚力会比较差,做事的积极性不太高.男女在一起的环境更有利于女孩增加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一个女孩的成长阶段如果少了异性的参与,肯定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另外,女孩心眼小,长期扎堆在一起,容易产生小团体、勾心斗角以及内心攀比现象.

(三)女校会失去男势互补的促进效应,造成女生认知缺失

男生一般眼界比较开阔,逻辑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强,而女生在这方面处于弱势,男女混校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而男女分校会失去男势互补的促进效应,造成女生认知层面的损失.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交流,只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许多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问题存在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动,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整个合作交流过程中,男生和女生由于各自在思维和逻辑方面的不同,她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男生可以从女生那里学习如何用完整而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一个现象和规律,女生也可以从男生那里受到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的影响.女校教育提倡因性施教,注重女生天生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忽视了女生某些方面的缺陷,然而这些缺陷却是可以通过与男生的互动来弥补的.

二女子大学对于女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在美国,男女分校教学是私人学校及教会学校的传统,单一的男校或女校占有相当比重.它们遍布全国,历史悠久,教学严谨,是培养美国社会精英的摇篮.特别是许多男女分校学校虽然历经百年,却依然长盛不衰,依然受到众多追求高质量教育人士的青睐.据了解,美国已经有十几个州实现了男女隔离的课堂教育方式.德国也已提出了实行男女分班的说法.英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男女混合学校开设了单一性别班级.可见单一性别教育仍旧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青睐.毋庸置疑,女校教育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那么女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讲,有以下三点:

(一)体现女性的主体地位,培养女性“四自”精神

女子大学以提高女性素质,培养女性人才作为办学的立足点,注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塑造女性人格,按照女孩的特长办学,充分发挥女性的优点,可以培养出更有能力更自信的现代女性.首先女校简约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自尊与自信,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学生在学阶段,而且表现在学生毕业之后;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而且表现在学习动机、志向以及自控能力等许多方面.在女校,女生不仅负责所有的学生活动———从学生会、校报到各种协会团体,而且还敢于冒险、犯错误,甚至不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从班长、校报编辑到各领域的尖子都是女生,女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多的校内职位,给予了更好的空间去开发自身的领导才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大家凭实力、努力与成就来争取肯定.所以这种环境塑造的女生的自信心普遍都比较强,可以帮助女生在毕业后投身一般由男性垄断的行业.再者在单一性别的校园环境中,没有了异性的“干扰”,学生淡化了性别意识,更容易建立自尊和自信.


女校在对女生的独立性的培养方面是绝对强于混合学校的.混校中可能出现的“男生打前站、女生靠边站”的情况,在女校却不会出现.女生有实现自己价值、领导力的机会,而不是缩在男生背后.女校的学生不会有机会对异性产生依赖,无论何种场合,她们都将独当一面,不再会成为观众而是成为参与者.女子大学没有男生竞争,女生可以更安心的学习,可以获得更多自立和自强,是女权主义的欢乐地.女生的事业目标和抱负不会受到限制和消极的影响.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的长期追踪研究中心(CentreforLongitudinalStudies,InstituteofEducation,London)的研究人员对1958年出生的13000名英国人进行了研究,以决定单一性别学校对其学生将来一生的影响.这项大型研究显示,女孩到女校接受教育可能对她们将来的事业有利.在195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大都在1970年代到学校接受教育.当时有四分之一的学校是男校或者女校,但是,单一性别的学校目前只占所有学校总数的八分之一左右.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的薪金比那些在混合性别学校的学生的收入高10%.[3]零点的一次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特别是女性自身对于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自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女校能够有效帮助女性从少女阶段就形成一个明确而敏感的社会性别视角,唤起新女性的自觉,有利于帮助女生更好培养自立和自强精神.

关于女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为女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人相对静谧的心理和学习环境

在大学里,学习同样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女子大学学生可以专心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培养课外领导能力,在男女兼收的学校里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在合校里,女生会受到社会和内在的一些干扰,但是在女校就不会发生.女校创设的单一环境,女孩会面临很少的心理干扰.没有了男生,能让女学生空出许多心思,更利于她们专注学习.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在男女合校中,学生们的青春期冲动往往使他们重视与异性的交往,忽视自身学智的发展,如今学生因为谈恋爱或单相思而分散精力,以至影响学业成绩的事例早已是屡见不鲜.而单一的女校则人为地将少男少女隔离开来,学生们不受“校园异性相吸”的干扰,减少了青春期躁动的影响,自然能够集中精力于学习知识.由于担心正值青春期的女儿上课时受学们的骚扰,让孩子上女校成了很多父母的不二选择.有的学者据此推断,男女分校比合校的教学效果要好一倍左右.美国学院女性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在男女生同堂学习时,其学习数理化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女生们经常会感到思维受到干扰和压抑,以至于失去兴趣和信心.英国女校协会(GirlsSchoolAssociation)主席布伦达·戴斯伯汀称,在没有男生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学习,会让女孩子们受益匪浅.[5]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家长送女儿上女校,考虑的只不过是避免早恋、安心读书一类问题.如果以此认为女儿就保险了,那么未免把教育看得过于简单化了.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的青春期女孩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家长对此也负有不容回避的责任,同时也能起到老师、学校和社会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回避各种问题,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校单纯的环境上,是既不现实又不明智的.女校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父母应与学校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三)有利于避免男女合校中的性别歧视和有效地因性施教

男生和女生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上有些不同,女生善于形象思维,但对空间概念比较模糊,对于数学特别是立体几何感到有些吃力,但语文、英语等科目又具明显优势,朗读和演讲能力甚优.男生逻辑思维方面优势明显,数理化学习能力强.男女在认知上的这些差异,混校在教学上很难做细致的区别,但专门性的女子大学则可以做到.女校遵从男女在认知发展模式上存在的差异,因“性”施教.女孩会从女校那里得到不同于合校的集中式教育和社区环境,这些生活环境和社区活动,都是主要针对女孩的需求和特点,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扬长补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女校老师有专门适用于女生思维的教课方法,女生会从接受过训练的老师那里得到很多益处和帮助.而这些优势在混合学院较难呈现.混合学院的教育模式主要沿革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办学模式,主要考虑男性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很少顾及到女性群体的特点.[6]强迫女生在针对男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教育模式下接受教育,这“平等”的表象之下掩盖着男女接受教育事实上的不平等.[7]还有的混合学校往往把男生和女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的整体来实施教学,其结果是影响了他们天生具备的性别优势的开发.美国男女分校规模小,师生比例低,他们遵循男女的天性,设置了一些独有的课程,开展了一些独特的课外活动,并进行了针对性教学,事实证明此类学校中的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优于男女同校的学生,而且男生或女生的特点容易被发现,发展成今后生活或学习的优势.

再者,女校针对女性的优势,在独立、自强、自尊、自爱、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育是混校无法比拟的.一些女性礼仪,艺术欣赏等针对女生特点的课程,也更有利于培养女生的优雅气质.女校有符合女生特点的课外课,像瑜伽、舞蹈、陶艺之类的.除此之外,女校还针对女生开设了一些理论修养课程,比如,女性心理学、职业女性形象设计、女大学生成才学、女性文学欣赏等等,同时还开设了一系列女性讲座专题,如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四自”精神与重塑自我、将面临的人际关系、亲情、友情和爱、女性就业指导与帮助、青春期女生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等.女性特色课程的安排对于塑造职业女性内在修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女生在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不但不会变得心胸狭窄,反而会更加宽容、大度,也能够使女生的天性得到尽情发挥.

综上所述,女子大学学生一方面由于没有男生可以依赖,样样都要自己干,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自己太像男孩子,而失去女孩特质.这些确实会对女生造成压力和情绪困扰,可能会成为限制女生以后追求进一步个人发展的一个因素.为了弥补女校没有男生的所带来的女生性别意识异化和认知缺失,女校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注意让学生与异往.不要刻意阻隔女生与校外男生的沟通,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提供与异的机会,给男女学生一个交往的“实习期”和“锻炼期”.比如与周边的或者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混校之间会建立联谊关系,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联手举办一些男女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那么在女子大学就读,就不会影响其日后与异性的交往,同时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女子高校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应该让女生和男生保持同步成长.女校并非是滋生同性恋现象的温床,因为女校是一种教育体制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不是这种现象的载体,现象的存在跟女校并无直接必然关系,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要客观地解读女校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利弊影响,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否则就会产生女校大学生只有消极心理特征的检测象.作为女子高校,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发挥女校教育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特质,摒弃那些消极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这样,无论是对学术理论研究还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来说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