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

点赞:29996 浏览:1351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暴发,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放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此,学校必须转变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市场需要.

关 键 词:开放式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就业能力

从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先后经历了三大改革的: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如何使地方商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更具有创新性,更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人才需求.

一、大学生就业与大学教育的关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以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把培养目标定位于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商科院校的重大发展课题.

(1)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基础性、国际性、实用性、人文性特色的开放式课程体系.不断跟踪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使培养方案能充分体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际经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实现人才国际化、市场化、职业化、知识化发展目标.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为中心,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表现形式、类型及模式等的探讨,特别是有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定位研究,实现途径研究、利益分配研究,特别是尝试反馈评价体系的深层次研究,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教育主管部门就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情况回顾

1.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一直要求就业率与专业调整相挂钩

教育部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表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三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2009年年底,教育部再次强调:“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客观分析,区别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

2.针对综合类院校就业率与专业调整相挂钩情况

2011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首次提出,要让中小企业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蒋直平指出,60%的标准对于重点院校来说并不构成压力,教育部对于本科教学优秀的评价标准是就业率达到80%.60%的及格线更针对于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不理想、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规模过大等问题.据教育部的数据,在2008年前后,在不少地区的考研报名者中,二本、三本院校学生占了很大比重.鼓励学生们考研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学校品牌.如何提高就业率就是要调整地方院校的办学思路,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办出学校和专业特色.

三、地方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就业能力提高的思路

网上支付工具和支付模式的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交易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需强化高校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开展授受知识性教学技能、指导学习性教学技能、信息化学习与教学能力培训.

1.适应地方外向型经济模式和国际贸易行业发展的需要

跟踪国际贸易行业市场需求变化,准确定位专业,使人才培养能主动适应地方外向型经济模式和国际贸易行业发展的需要.外贸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外贸营销、单证员、报关、报检四项工作,企业对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有针对性地努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在教育行业中的发展,形成显著的专业特色.重点解决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的功能,实证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方法.

2.专业培养要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强调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基于适应地方外向型经济模式和国际贸易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和怎么写作水平,高校应该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优化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输出者,还要加强获取、评价和运用信息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启发.鉴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如何在专业知识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要设计与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课程,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夯实就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随着当代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新月异,职业岗位体系呈现动态变化和调整的特征,由于利益机制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就业困难恒一不变.

3.坚持专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做好人才发展战略和规划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是保证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综合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和实时调整,而不能仅仅围绕就业率单一指标进行短期频繁被动调整.2011年12月由南开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公布其研究成果.调查结果显示:50.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应由个人负责,其他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国家(26.3%)、学校(10.5%)、其他(12.7%).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应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就业认识上所表现出的这种主体性,不仅是就业所必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应该说过度强化大学的人才技能培训这一短期功能,势必将大学教育功利化、短期化,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地方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高等教育本身就承担着社会发展的引领功能,同样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必须适应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业能力本身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把就业能力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大学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