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学制的前沿

点赞:7429 浏览:312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制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学制日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本文梳理研究生学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矛盾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学制的调试的设想.

关 键 词:研究生;学制;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02-03

现代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制度建设工作,各国情形莫不如是.学制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对教育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它以一定的学习年限为架构,对不同类型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规格、基本要求、标准等,做出完整或局部的规定,是回应现实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直接的制度规范之一.学制不仅在微观层面直接适应并影响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而且在宏观层面成为教育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需要及相应的人才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变化,为满足国家建设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研究生的规格和类型日趋多样化.[1]随之,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学制也呈现纷繁多样乃至复杂纠结的现象.如何认识和进一步理顺研究生培养的现有学制,已经成为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所面对的一个急迫问题.故此,笔者提出点滴想法.

一、现阶段研究生培养涉及的学制矛盾浅析

依笔者所闻及所识,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在学制方面面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同一类型学位,多种类型学制并存

尤以医学学位最为突出,其原因很多,总起来说有个历史过程.建国初期,由于医疗条件困难,需要大量的医疗技术人才,为应急速成.因此发展出了将高中毕业生经中、短学制(3~5年)教育培养成为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短学制.在1949~1988近40年间,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的是中、短学制,以五年制本科为主,三年制的大、中专也占了很大的比例;1988年以后.尽管五年制仍是主要学制,但临床医学长学制开始逐步发展,除个别高水平院校直接开办八年制本科、培养医学博士外,教育部还在15所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高等医学院校试行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生的培养.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学制并存的医学教育体制,学位设置上亦有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医学博士.但总的来说,中国医学教育的学制层次多,学位授予类型也较为复杂,仅以医学博士为例,从大学起点算起,有的需8年,有的需10年,有的需11年,这样就造成了人才培养规格的混乱.医学人才培养的学制矛盾,归纳一下,大体表现在:

完善生学制的前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涉及本科培养的学制层次多,医学院校中3、5、6、7、8年学制并存.

(2)涉及研究生培养的学位类型复杂.硕士学位有科研型硕士、临床应用型硕士和7年制本科生硕士;博士学位亦有科研型博士、临床技能型博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而我国学位条例中只有硕士、博士学位,其授予标准也已定位.学位条例还规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均为研究生学位.因此,造成了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在理论上难以解释.此外,临床应用型研究生学位名称为医学(临床医学)硕士、医学(临床医学)博士,也不利于国际合作和交流.[2]

(3)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医学工程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均授予医学学位,造成名不符实.同时医学院校中亦可授予医学、理学、工学学位,等等.[3]

2.学术型硕士培养学制过长

1953年11月,高等教育部发出《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明确招收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因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里(不包括十年动乱的停滞阶段),为适应当时对大量高校教学研究人员的需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相对较高,培养时间也相对较长,基本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制阶段.这曾经是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培养质量,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合适的人才,确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学术型硕士在整体的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

(1)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积累,我国目前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质量要求,培养层次和目标已经逐步向博士层次为主过渡.博士生规模(其中绝大部分是学术型博士,即Ph.D)迅速扩大并居国际前列,已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博士生培养基地(如50所研究生院),社会对学术型研究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博士层面;[4]

(2)应用型的硕士生(以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体)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其必然成为硕士层次研究生的主体.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不断挤压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发展的空间.[5]

(3)已经试行的缩短硕士生学制的探索中,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对两年制与两年半制的预期普遍较高(43%与40%).尽管仍有部分学生希望保持三年制(17%),但是硕士生对学制缩短的预期意向十分强烈.[6]

3.硕博连读面临学制衔接的矛盾

自我国实施学位制度并进行博士生培养以来,硕士生培养和博士生培养一直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分属两类学制.其中,博士生培养必须以获得硕士学位为前提,成为中国博士生教育的“中国特色”.然而,随着博士生培养的深入,以硕士培养为基础的博士培养,其“不经济”的弊端日渐显露.[7]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科院部分研究所率先试行“硕博连读”培养博士的模式,以期克服分段培养的弊端.以后各大学也逐步尝试这一培养模式,成为博士生培养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以硕士名义招生,将博士培养作为目标,培养过程硕博打通,以中期考核作为硕博过渡或分流的节点,相对于原来的硕博分属不同培养学制,益处明显.[8]但是,硕博连读在学制上的统一上仍有明显的矛盾.其起点是硕士的名义,但又不是严格按硕士的学制进行培养(否则就与硕博连读的方向背道而驰,而若真的执行硕士培养的学制,则是进行分流中对不宜连读者的一种处置);继而转入博士培养阶段,又与在我国大行其道的三年制博士培养的学制不尽一致,特别是受到原有博士生培养制度种种规定的制约,在实施硕博连读的时候不得不采取“变通”(有时甚至是“违规”)的办法.所以,如何克服这一矛盾,必须“破茧”,胆子大一点,化蛹为蝶.所以“直博生”的博士培养模式必然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