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

点赞:6641 浏览:203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了空前发展,这随即对学前教育的培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幼儿教师想要适应幼教培训机构岗位职责的需要,那就必须实现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无缝对接,而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 键 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为合格师资严重不足,当前许多幼儿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不能胜任幼儿技能课程教授任务与活动开展,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等.因此,这对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意义

1.外部环境.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同幼儿园学生、同幼儿家长日益增长的怎么写作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新的“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必将解决校方人才培养和幼儿园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对于增进校园双方社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内部因素.单方面依托学校教学基地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暴露出来的对幼儿园奥尔夫、蒙氏等教学教具不熟悉、不能熟练操作;对工作运行不顺手、不能顺利顶岗工作等,也使得学校和幼儿园迫切希望对学生提高素质、提升技能.

3.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必然会解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实际问题.比如:(1)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方法、教学过程过于古板不生动,不能引发初中起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实际矛盾问题(这是目前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和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首要原因);(2)教材选取中专业技能过于高深,产生了“学不会”等厌学情绪的问题;(3)学习操作过程不能与教具、设备的现代化结合、不能与知识的时代性挂钩,进入幼儿园后对于设备无从下手、对于讨论课题茫然不解、不能与幼儿园技能要求接轨的问题;(4)成果评价体系中只重视结果(卷面分数),不重视过程(操作实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

二、构建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

1.以实用型知识技能为基础,完善构建系统化体系.合作培养模式的创建,就是要把以前不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纯理论的课程体系改为实用性强、符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和长远需要的课程理论体系.因此,校园双方应共同制定合理、实用、完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这是做好合作培养模式的前提.

2.以新型教学大纲为中心,精心优化课程内容.新型教学大纲围绕完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和学习最前沿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达到较高水平的思想意识;掌握与幼儿园技能要求接轨的“弹、唱、说、跳、画、写”六项基本功.

3.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契机,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新的教学内容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具有一支能教授新内容的教师队伍.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提高改革成效的前提和保证.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投身到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去,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活动案例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方便学生实习时能顺利参与到幼儿园技能教育活动中.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积极运行新型教学体系.教师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即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点、课上练、小组评的方式,并积极组织小型课堂教学成果汇报,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5.以教学怎么写作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提高幼师职业能力.教育教学成果在幼儿园实践活动中会得到检验,因此,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是“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改革过程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怎么写作实践活动中,学生要注意掌握幼儿园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培养自己耐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我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增加自己顶岗教学能力.

6.以优化考核体系为手段,不断提升考核成效.“校园1+1”合作模式质量考核体系,是凸显新型实用考核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检验合作办学效果和自我能力提升的有效有段.通过考核这个环节,我们可发现并调整培养模式中不合理及效果不佳的环节和步骤,提高适用性,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作为质量考核体系的实施者――教师,要改变以往考试中只重视结果环节的评价而不是从全盘角度出发,将整个学习过程分阶段或分模块分任务地进行测评,并需改革评分标准,使得质量考核体系得以顺畅运行,达到实践和检验的最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