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点赞:18964 浏览:829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高职院校和幼儿园的调研,结果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存在课程设置观念陈旧、课程设置结构混乱、课程设置下毕业生能力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普遍性问题,课改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应遵循适应性与引领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系统性与独立性、宽基础与精技能相统一的“四个统一”原则.

[关 键 词]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宋川(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政治社会学.(河北石家庄050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改背景下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0141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5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为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加强幼儿教育,必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在对河北省保定市的多所幼儿园和高职学校进行了调研之后发现,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观念陈旧,改革步伐缓慢.目前,凯洛夫课程设置理论仍旧是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理论.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只强调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接受式的学习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忽略了学前教育的特点.故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主任钟启全认为,这样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五十年”.①

不仅如此,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步伐缓慢.具体表现在:课程大纲的设计忽视了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毕业生素质明显滞后于幼儿园发展的需求.毕业生一方面缺乏研究、知识整合以及对幼儿素质进行有意识培养的能力,另一方面无法实现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

2.课程设置结构混乱,缺乏系统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混乱无章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幼儿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结构混乱具体表现在:(1)课程设置冗杂,多门课程设置同样的教学内容,造成内容反复和资源浪费.比如舞蹈理论课程,就有舞蹈必修课、舞蹈选修课、幼教理论等多门课程讲授.(2)课程设置缺乏,一门课程承担多门课程的教授任务.如口才课程、语文课程、普通话课程的重点不同,本应分开讲授,但多数学校仅开设语文课程,希望这一门课程承担口才、普通话、演讲等所有与表达相关的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实际教学中只会导致课程的原有重点得不到很好的传授,新增的知识点也一带而过.这源于部分课程设置者对教育知识的匮乏和对教育规律的忽视.(3)课程设置无原则,随意性大.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应该是专业规则和课程大纲,而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定课程的现象,有些院校甚至由于某门课程专业课教师多就增加课程设置比例,无专业教师就少开甚至不开.(4)课程设置领域狭窄.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年龄上,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集中在满足3~7岁儿童的教育需要,忽视了保育员课程、0~3岁托幼教育课程以及农村地区的学前班教育课程,由此也造成了课程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适应性.

3.毕业生能力匮乏,难以迅速适应工作.课程设置的陈旧和混乱,导致毕业生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由于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后仍然无法适应,或主动提出辞职或被辞退,故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对口就业率偏低(约22%).不仅如此,70%以上的幼儿园管理者表示,刚毕业的新教师无法正常教学,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适应期.尽管背后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技能不熟练、个人心理素质差以及沟通能力和个体修养不高等,但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根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从方向上对其课程改进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到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关于制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制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国家方针的导向和教育专业的特点,文章提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统一原则.以适应社会为需求毫无疑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第一原则.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开设和专业课程安排上应该注重科学性,即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以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竞争能力的目的.但教育有其特殊性,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是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的,过分强调适应性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教育引领功能,不仅会导致市场的日益无序,更可能导致反教育性,结果教育得越多,受到的束缚越紧.

因此,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领社会需求.这种引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追求学前教育本身的纯粹性,从自身特点出发,通过理论层面的精密分析,进行合乎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设置,第二,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学前教育毕业生的重点是学习理解、引导幼儿的能力,培养责任心和爱心,因此需要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宜的毕业生.

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须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将无法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幼师人才培养的质量.调研发现,频繁调整课程设置的做法使得师生无所适从,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更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庞杂混乱,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尽管要保证稳定性,但课程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形势发展,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修改.课程的管理者、编制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只有时刻紧跟幼儿教育的发展步伐,并依据一定规范对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幼教人才.

河北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前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统一原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能够满足学生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需要.专业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统筹安排课程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整体把握课程的学时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课时结构,力求避免内容重复,资源浪费.应积极完善舞蹈、声乐等训练场地,合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挖掘自身潜力,进行系统管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保证课程系统性的同时,应该尊重幼儿教育的特点,注重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的独立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在此类课程的学习中得到锻炼提高,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幼儿教育的公共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在1.51,并且经常随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这过分强调了公共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且高职和本科层次的课程设置比例非常接近,没有突出职业学校的优势,故急需以政策的形式规定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和课程内容,以保证其独立性.

4.宽基础与精技能相统一原则.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是初中学历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因此宽基础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实行优化整合,集中力量深挖技能,保证学生做到技能精、能力强,以培养未来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质量幼儿教师.

[注释]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29.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振宇.论我国幼师转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2009(4).

[3]由显斌.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大庆师范大学学报,2010(1).

[4]王海英.“顺应”与“引领”[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