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点赞:22700 浏览:1049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已的微薄之力.我想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以人为本思想、课程新观念、全新的教材观等.

【关 键 词】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已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已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理成文,希望能到有识之士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已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


在学的过程中,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实践——再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能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教师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辨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的信息是:教师遵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保护环境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多年来,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已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二、学习新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目标我们该深思,该警醒!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是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成长?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专家呼吁,教师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的将带来的长效.”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这个“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体验的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已.就拿科学课来说吧: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尽可能的从各个角度告诉学生首先应该珍惜环境: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去领悟非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和考察身边的环境,去领悟自已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翻阅科学新教材你会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科学课更加注重与社会的接触、注重学生的参与.珍惜环境其实就是珍爱人类自已,这已经是目前我们国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拿过去的自然科学与现在的科学相比,为了解青蛙的结构我们不惜抓几只到课堂上让学生解剖,血淋淋的,惨不忍睹.而如今的教材你是再也看不到这一暮生杀了,七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观察蜗牛,实验完成后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把它们放回大自然.很明显我们在教育孩子要有爱心,从细节着手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