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也要提高有效性

点赞:32767 浏览:1543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些校长常常很烦恼:“我们学校每年培训不下十多次,请进来,走出去,啥办法都用过了,可是看看教师的状态,没有多大改变.”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实施,各层各级对于教师的培训都加大了力度,学校层面更是不遗余力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然而,事实正如校长们的感慨一样,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培训低效呢?又该如何改进呢?

一、培训内容要系统

培训学习本来是好事,在企业界很多人都把培训当福利,可是在教育界,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这么认为.“那位教授只会讲师德,满口的大道理,动辄指责中小学教师怎样不好,听得难受.”“听说讲课的是某某教授,话题是有效教学,这内容我去年已经听过,没什么新鲜的.”“某某老师讲课是不错,但是这课已经讲过N遍了,网上的视频我早看过了,再去没新鲜感了.”跟一些老师聊天,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事实上也确实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有的培训老师由于参与的培训活动多了,内容重复也多,有老师便戏谑总结说“一个讲稿全球通,一堂好课神州行”.现在的老师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多,学习的渠道也多,很多教授都是讲一些重复过的内容,这就难免为老师们所诟病.培训活动增多,许多教授讲授的内容却没有多少改变,话题重复或是观念落后,甚至有的培训者整合一些别的学者的东西,这一段那一段拼凑起来,难免给人老调重弹的感觉.作为学校管理者,担心教师培训不耐烦无所获,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笔者就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区教育局的领导在联系某师范大学培训部的专家来讲课,就特地问师大的负责人“谁来讲”、“讲什么”的话题.现在媒体发达,新知识、新理念才出来,就会被许多爱学习的教师迅速知悉,如果没有一些原创性的东西,没有一些独特的理解和具有深刻见地的言说,是很难赢得老师们的好评的.

培训的内容要讲求系统性,现在的教师培训较为零碎,这次派这几位下次派那几位,这次请专家讲班主任工作艺术,下次又请专家谈如何设计讲学稿,再下一年没准又掀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热潮.培训内容零散,不集中,不系统.这使得很多教师学习到的知识游离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外,恍如过眼云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这是很可惜的.虽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受条件和经济的制约,不可能很系统地为每位教师提供非常系统的培训学习,但是作为校长则要对本校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加以补充和完善,比如订阅杂志,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专题学习,利用教科研通讯发布本学期学校学习研讨的大主题的系列文章,组织教师演讲或开展名师论坛等,让所有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的传播中来.这样,经过系列的专题性培训学习,让教师的所学形成系统,以达到深化促进的目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就是系统性的培训活动,对于校长组织教师培训有着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教师培训也要提高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培训形式要多样

“培训是受罪!”有一次听到一位老师这样说,很惊诧她这样的评价,但听完她的陈述倒是同情了.有些培训者因为是一些大学或者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长期脱离教育教学第一线,只搬弄一些理论、教学法一类的东西,缺少鲜活的案例,讲课又习惯于照本宣科,缺乏生动,缺少互动,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听者昏昏欲睡.也有不少教师反映培训活动请的主讲人不好,动辄请一些官员讲解政策,请一些跨界人士讲授与教育教学边缘性的内容,比如人生教育、环境教育、异常儿童教育、安全教育等,说是拓宽教师的视野,但往往教师不感兴趣.这些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缺乏一定的觉悟和学习意识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授课者更需要在讲授技巧和方法上要创新.有些专家学者就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讲课时有意加入很多图片、案例,甚至采用问题研讨等开放式的培训形式,使得培训现场气氛活跃生动.受教育者既觉得开阔了视野,有一定的启发收获,又在过程中收获到了快乐趣味,这些值得一些从事培训的主讲教师学习和借鉴.

培训者除了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形式外,笔者以为更重要的是创新讲课方式,让培训者充分参与进来.这样的培训既容易使话题贴近被培训教师的需要,又具有生成性,培训者和受训者都能受益,教学相长,相互启发.比如有位专家在培训一线教师如何写作论文时,他一开始就抛出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和补充: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教师适合写哪些论文,教师写论文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教师论文写作有怎样的技巧和奥妙,等等.由于是探讨性的话题,而且这类话题又常常困扰着教师,大家早就想一吐为快,更希望能得到切实的指点.培训现场互动频繁,气氛十分热烈,专家现场作答,例证鲜活,达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其实不只是互动,也不只是抛出核心话题,能够创新的地方和方式很多,比如学术沙龙、座谈、视频评点、案例解剖、辩论、嘉宾访谈等形式,都可使培训增色加分,从而提升培训效果.立体的才是生动的,培训的本质就是授课,这跟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样,可以创新的形式有很多.专家学者以自己的切实践行和生动演绎来传播思想理念,这比再多的理念常识植入要生动形象得多,鲜活的形式也使得讲授的理论有着更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知行结合促培训

教师怎样培训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是校长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些如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培训组织者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培训的渠道和形式是多样的,但最有效的一定是知行结合的方式,让所学为所用,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许多教师参加培训,听起来激动,想起来冲动,做起来盲动,过几天一动不动.因为课上学的、脑中想的一到实践中就不管用了,乱糟糟的一团,还不如以前的做法来得顺手,学生也适应,这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了.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经历知、情、意、行的过程,专家们的讲授只是解决了教师粗浅的认知问题,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更没有在教师自己的实践中形成自我经验,这还远远不能算得上“学到了”,最多说“知道了”.因此,有必要实践.余文森老师在上世纪末深入一些中学老师的课堂,听课几百节,他指导,老师实践,他再发现问题,老师再修改,如此反复,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真正明白了中小学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关键.后来,他写出了《有效教学十讲》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在他指导下,很多教师成为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成了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的吴永军老师曾经在无锡东绛实验学校挂职一年多,深入的实践既为其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其具体细致的指导和垂范也促进了广大教师的学习和提高,东绛实验学校也因此成为无锡地区很有办学特色的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