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调查

点赞:24107 浏览:107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相关研究表明,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阻碍着城乡教育的发展.因此,这类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要更加宽阔的研究视野.笔者以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地区为视域,从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入手,对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重庆市作为全国城乡教育统筹综合实验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历时一年的时间里,笔者和调查组深入到重庆市14个国家级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以教研员和小学英语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摩、实地考察、座谈等多种方式,采集了各类数据10308个.除基本信息、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外,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训现状.经过数据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家级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调查结果

首先,历经十年的全国小学英语学科建设,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学科发展仍严重滞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离不开教师数量的不足和专业素质偏低.被调查的国家级贫困地区平均每所小学的英语教师不到1名,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未达标,转岗教师的比例接近5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80%.其次,在被调查的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学科中,地区级骨干教师比例平均不到11%,每所学校拥有的市级骨干教师为零或不到1个,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90%以上的国家级贫困地区都开展了小学英语学科校本培训和地区级培训,但参加省市级教师培训的比率则平均不到17%.教师交流主要以教研室示范课和校际交流为主,地区级、省市级之间的交流机会几乎没有.再次,38%的国家级贫困地区自行配备有教师培训经费,所有被调查国家级贫困县都没有建立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更谈不上执行该项机制.60%以上的抽样地区严重缺乏师资培训经费,70%以上的区、县没有设立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大多数贫困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非常明确:自费就不参加培训.

2.结果分析

(1)严重缺乏专项教师培训配套经费.目前国家级贫困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培训的经费问题是难上加难.在调查中,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都是依赖市教委的组织和拨款,本地区财政中基本没有专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资金.缺乏专项教师培训配套经费的后果是: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教师队伍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与此同时,在培训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的情况下,部分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自己承担培训费用,这使得依靠微薄收入养家的教师完全不能参加培训.再加上不少学校苦于无人顶替上课而不太支持,甚至不允许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这就使得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基本无缘学习交流的机会.


(2)没有建立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机制.为了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西方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国都制定并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促进在职教师的进修学习和专业发展.西方国家以立法形式保证教师教育的权利,从制度层面根本解决了教师教育的诸多问题,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在职教师培训常规化运行的规范、高效、简单、易行.反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师资培训远没有定时、定点进行.教师培训没有制度保障,没有法律可依,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仍有很大的随意性.培训工作制度化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拉大了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差距.

(3)缺少培训机会和跨区域交流平台.在一般教师缺乏受训机会的同时,已有的地区级骨干教师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级骨干教师由于无法获得不断培训和跨区域交流的机会,加之所处的环境,难以开展有效的业务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自己有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个别骨干教师甚至停滞不前,迷失自我,更谈不上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专业素质.更严重的情况是,少数骨干教师因为无法忍受自己专业素质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选择跳槽或者改行,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学科人才的流失.

二、对策探讨

1.关于教师培训的法制建设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和执行师资培训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常规化、制度化,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政府主管部门,包括省市政府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大监管力度,统筹省市、地区、校际培训资源,定期汇总和了解各级师资培训的共同需求和不同困难,宏观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活动,监督和评估各层次师资培训开展的情况以及提供相应的培训资金支持等.

2.关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筹集

根据贫困地区的财力及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教育经费在支付了学校的日常开支后,再也无力负担教师的培训费用.因此,笔者建议,国家级贫困地区师资培训经费实行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每年应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门列项,并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骨干教师省市级培训原则上实行免费培训.同时,加强贫困地区师资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根据实际师资发展需要,制定和落实师资培训年人均基本费用配套标准.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期间应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学费、差旅费按规定予以报销.各学校要按照规定落实教师的有关培训经费和待遇,保证培训时间,为教师参加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除此以外,也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训”.

3.关于教师培训的有效运作

开展培训工作,有两点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内容:(1)作为参训者,应该怎样看待脱产培训与自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培训者应让参训者充分认识,教师本人的自修是决定自我发展的根本动力,制定并实施个人阶段性自学目标和计划,这是提高其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脱产培训只是为其创造一个外部环境和机会,使其更好、更快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更大范围内培养终身学习能力.(2)作为培训者,应该怎样实施培训?重庆市中英合作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成功的经验是实施分层次培训,使参训者分类、分批受益.即在国家级贫困地区推行校本培训和瀑布式培训相结合的循环培训模式.本模式结合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分三阶段完成:先重点培养省市级培训者,并通过其辐射示范作用实施地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再逐渐延伸到学校的校本培训.

第一,省市级培训.该培训是整个瀑布式培训的源头,也称之为一级培训.其特点是“三个一”组合,即一个教育学院教师、一个地区小学英语教研员和一个当地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该组合具有资源整合优势: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研员长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监督和研究,了解该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概况,且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教育学院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理论的研究,较好地掌握了新教学理念.“三个一”的组合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主要负责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研员负责案例分析和对培训过程的实时监督,及时总结并指出培训中的闪光点和失误之处,教育学院教师则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分析培训方案和内容,并负责训练参训者的英语语言能力.培训过程中,三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实现了培训资源的良好组合,而且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第二,地区骨干教师培训.该培训是瀑布式培训的“身段”,也称之为二级培训.参加一级培训的学员,回到所在地区,先消化理解个人研修一级培训的内容,并在专家指导下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地区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以每个学校的一名优秀小学英语教师为培训对象,由所在地区的“三个一”组合根据事先制定好的实施方案进行二级培训.二级培训的培训也可以理解为地区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延续.

第三,学校校本培训.该培训是瀑布式培训的“尾部”,也称之为培训.根据数据调查,由于贫困地区平均每所学校小学英语教师不到1人,为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开支,我们建议,二级培训最好实行片区联合型校本培训,由地区级骨干教师实施培训,以帮助农村小英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既可避免国家级贫困地区师资水平较差情况下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或闭门造车的情况,又能充分突出瀑布式培训充分以学员为中心,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和困难为目标的“雪球式”培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