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点赞:4953 浏览:140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论文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改变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在做了多次课堂教学反思之后,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敢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

问题的产生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教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情景.

另一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从而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以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主导,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某些历史人物,让他们“身临其境”,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地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且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的创造火花.如:在讲授《社会生活变迁》这课内容时,我设计了历史短剧《体验》,该剧以老盐商觐见民国总统孙中山为蓝本,贯穿着课本中废跪拜、易服饰、禁缠足等内容.该剧旨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展示社会生活在民国前后的变化来达到教学目的.在让学生了解剧本后,将学生分成几组PK,看哪组表演的最好.学生们都认真准备,唯恐表演得不到位.在这次历史剧表演活动中,大家热情高涨,不再是无精打采的“观众”,而是全神贯注投入的“演员”.

2.组织辩论赛.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有理有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课时,在给学生简单介绍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后,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完成表格.这幅表格囊括了本课的基本内容.在学生完成表格以后,我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班主任竞选.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检测如你要竞选七年级某班的班主任,你打算采用哪家或者哪几家思想来管理班级?并说出你的理由.每组派一个代表竞选,有的要采用儒家,对学生实行仁治;让学生有的要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靠学生的自觉;有的要采用法家,考虑到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还有的要采用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对学生先礼后兵.这个活动反响非常热烈,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我对每个竞选者都抱着赞许的鼓励的态度,让学生有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自主探究学习.如在学习《诸子百家》这课时,我们的课程是这样开展的.初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论语十则》,对孔子有一些了解;从课外书上对孟子、老子、韩非子也有所了解.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搜集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孙子的图片及其简介,可以查阅相关书籍,也可上网查询,给“诸子”设计一张名片,并在名片背面给“诸子”加以简明扼要的评价.

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特别是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后,教师借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气氛,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要多关心学生,多与他们谈心交朋友,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这样,“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时的学生才真正体现了其主体地位,这时的教育也才最能奏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从而也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舞台!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