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

点赞:7669 浏览:239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通过对有关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有数据的分析研究,简要地介绍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现状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异,并采用趋势外推法对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测算与比较结果对未来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测评;预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张屹(1967—),女,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E-mail:zhangyi@mail.cu.省略.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它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同时也是体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基础教育区域与城乡差异的有效途径之一.[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列为第十九章,强调加强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等建设.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教育均衡建设最关注的环节,探求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将“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未来的首要发展任务.

2000年以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但是在我国各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地区间建设水平不平衡的问题.[3]王珠珠、黄荣怀等人2005年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调查,反映了各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情况.[4]“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课题组在2008年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两千多所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表明基础教育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存在差异.完善评估制度,客观评价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是保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平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5]对现有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实时的客观评估和监测对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育信息化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区域间的差异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在未来三年将要达到的水平.为制定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在本文中,采集《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分析了2003—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采用趋势外推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

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客观地评估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统一的信息化评估体制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地均衡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重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评估研究,也制定出了具有各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一)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缩小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在2009年提出了最新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8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基础设施为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之一,其中重点考察了学校的生机比、拥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校比例、拥有虚拟实验室的学校的比例等.[6]美国的STaR评估量表主要从硬件与网络连接、教师专业发展、数字资源、学生成就与考核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对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其中硬件与网络连接这一指标主要涉及生机比、联网教室和联网办公室数量以及其他硬件设备拥有及使用情况等.[7]韩国研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有43个指标,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过程和产出进行评估,投入占32%,其中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占17.6%,主要涉及生机比、师机比、互联入网的计算机比例等指标.

(二)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指标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最具有影响力的为王珠珠、黄荣怀等人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调研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确定了设施、资源、素养、应用、管理等5大类指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最终提出了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6个.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中包含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学生用机比例、教师用机比例、学生家庭用机比例和学生接入因特网比例和方式.[8]“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生可用计算机”、“教师可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为一级指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中重点考察的内容.[9]谢忠新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构建的思考”中指出,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构建应该从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应用状况三大方面进行思考与分析,共提出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把应用情况和管理机制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评估的重点.[10]赵克进在“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了4个一级指标,包括15个二级指标.第一个一级指标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装备设施,涉及生机比、师机比、接入互联网的教室比例和多媒体教室覆盖率等二级指标.[11]

(三)本文所选指标

根据教育信息化六要素模型及相关研究,笔者提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涉及六方面的要素,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六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在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当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他建设要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信息化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根本保障.在“纲要”中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第一条要求.“规划”提出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达标计划.据此,本研究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