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点赞:6715 浏览:2222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关 键 词】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终身体育

我国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人们善度余暇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学校时期中心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一环的体育教育.那么如何进行中学体育使之更好地与终身体育接轨呢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现状,认为中学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一、当前中学体育现状

(一)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上是按竞技体育的编排体系进行的.不少项目在技术难度或场地器材上都难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科目繁多而课时少,受考核项目结构和数量的制约,教学实践只有借用选用教材的教学对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导致非考核项目和选用教材无课时授课,甚至有的学生把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或应试课.而且教材内容陈旧,简单重复,对于如何健身,如何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安排不够.

(二)教学上把重点放在《达标》上,放在运动技术的掌握上,再把如何健身的方法放在从属地位,仍然保留着运动技术传授教学和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外部行为表现,教师讲解运动技术示范讲解动作要点、难点,然后为掌握动作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指导和纠正动作,学生动作掌握了,教学任务也似乎完成了.这种把教学重点放在只是学习动作技术、着重技术、技能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教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了,这种教学只会导致学生盲目跟从练习,离开了教师指导就束手无策了,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太大落后于运动能力,使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脱钩.

(三)考核成绩的评价未能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根本特征.体育课成绩,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评分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模糊了学生锻炼目标,同时缺少对学生掌握健身方法的评价,缺少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评价,这都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中学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终身体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受智育第一、升学率至上的影响,一味加强课堂的教学,尤其是“主课”教学,每天给学生留下超量的课外作业,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休息、娱乐体育运动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身心受到摧残.不少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拒绝体力劳动,拒绝体育运动.这些现象说明了学校与社会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热情,缺少兴趣,这就加大了对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接轨的难度.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组织的指导下,独立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校的定额招生,部分学生在完成中学课程后将步入社会,所以中学体育教学应该把以运动技术教学、体质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转向以掌握健身知识、锻炼方法上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独立锻炼能力,坚持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教学莫定坚实基础.

(二)钻研大纲,把握实质,大胆创新.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而制订的中学生体育教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但在许多方面留有很大灵活性.中学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在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一基点,根据当前、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对大纲规定的教材进行取舍、加工组合,也可引用一些实用性强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大胆地创新,改变以往僵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爱好.


(三)体育教学过程改革.在教学模式上,应提倡“自学互教教学模式”、“自主单元教学模式”等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从追求短期的生理适应转向学生体育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

例如:短跑教材,在初一年段时学生大致了解了短跑的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那么在初二、初三则教师应侧重体育能力培养,启发学生分析动作,制定小目标,提供各种练习手段与方法,供学生选择参考,引导学生去练习、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自己出点子,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速度、素质,改进动作技术.至于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研究选择,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自学、自练、自主和互助互评的学习环境,宏观上保留必要的调控,微观上可进行精雕,允许优秀学生超前学习,也允许差生暂时落后.这样,形式活了,气氛才活跃起来,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等赞赏原则,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更加密切了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四)考核的内容与方法.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状况的检查评价外,应加强对学生的纵向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更突出对学生体育习惯、体育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调整体育课体育考核办法的结构比重,使体育课成绩及格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能达到或接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同等水平,以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锻炼目标,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从而,也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