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的解读教学

点赞:25256 浏览:1173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编选政治化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主题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制度、党国权威、领导人物的风范、黑暗社会里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五六十年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素等,选材范围比较狭窄,主题比较单一.整套教科书似乎很少关注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切己有关的情感世界,诸如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欢乐、痛苦、兴奋、惆怅、得意、沮丧,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人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权利感及人道主义情怀,以及人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对、法制的思考,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情感体验等.在教科书所设定的情感氛围的长年熏陶下,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不被囿于其中呢?

中学语文教师的解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语文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概念化

《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是小说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虚荣心本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一个阶级所独有.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已经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为什么偏要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呢?如是,则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又是哪一个阶级的呢?《荷塘月色》抒发的情感,也要被加上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绿》所表现的生命的活力也要被分析为是对蓬勃开展的革命活动的赞美.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概念化,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它取代了文本,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贫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改革.除了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要改革外,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尊重学生,注重解读过程社会生活是“文本I”,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这是“文本II”.“文本II”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头脑里的“文本III”和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两个“文本III”是不同的,因为产生两个“文本III”的主体,他们对“文本I”的解读、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教师不要老是执著于自己的“文本III”,拧住学生的耳朵把它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教师应该注重两个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明确学生形成“文本III”与教师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以便让教师“文本III”的形成过程去影响学生“文本III”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文本III”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三、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

这是时代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21世界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这是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快和增大.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

四、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科教师,更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要让学生明白,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检测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