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艺考”班实施分层教育的实践

点赞:13816 浏览:577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要求的高中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指导和教学,在这过程中采取多项策略,以达成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发展.

关 键 词:音乐教育,分类教学,分层教学,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27-1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它又可称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我校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新需要,我校开办了艺术特色班,把一部分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和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分在了一个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高校输送艺术类考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模式,就无法高效地实施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建立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已成为艺术班教学的紧迫任务,作为音乐教师,在我校艺术专业班的教学中,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本人采取了“全面推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运行机制,取得较好效果,本人的主要做法如下:

在高中“艺考”班实施分层教育的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用活分层教学,保障教学目标的实施

1.在教学中采用内容分层的教学方式.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育要与社会与时代与周围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使艺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目标分层的教学方式.通过基础教学发现兴趣,通过专修课教学培养特长,以课外专业课辅导实现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音乐班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不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不要一下子就和高校的教学提前“接轨”,普通的音乐欣赏课也可用于课堂教学,课外辅以专家利用讲座、录像观摩或通过到音乐厅、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组织学生学习,也可通过艺术校本教材的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音乐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3.在教学中采用评价分层的教学方式.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班级整体发展.

二、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1.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高中音乐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音乐文化,使得音乐教育所具有的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系统发展.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避免“一刀切”的认识误区,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潜能倾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达到学生能接受、教师所期待的目标.

2.以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表达、理解的程度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笔者在重视和促进学生在音乐文化表达过程中,注重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音乐的理解力、音乐的表达能力、应试心理调适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音乐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音乐学习的成果;通过以音乐学习和各种艺术交流,在准确表达音乐技巧和内容的同时加以理性的思考,由此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生,本人对他们的作业要求也是不同的,当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一些合理的要求,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基础练习,以摸清学生的音乐表现水平.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明确,双基与能力目标清楚,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4.针对历年来音乐高考科目及学生报考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相应的校本课程,有些课程甚至可以和高校的课程提前“接轨”,使学生在以后的应考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业倾向及经验判断进行个别调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青睐.

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和追踪记录.班级每学期举行一次专业展示活动,建立不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机制,逐层推进对学生的等级评定.不以“分数”和“升学”为唯一目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遵循鼓励为先的原则,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班级中树立专业较好的榜样同学.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表现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让他们看得见,信得过,在好胜心理的作用下,在榜样同学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进行专业训练,这样也能促使榜样同学有紧迫感,不但能积极努力地完善自己,还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形成榜板学生在前面跑,后进学生在后追,整个班级学生出现你追我赶现象,使考核的结果能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层次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