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学阶段

点赞:10785 浏览:449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音乐考古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是在考古学和音乐学的羽翼下逐渐形成的.对于音乐学而言,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史学的一个分支,但其在整个音乐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并非仅仅局限于音乐史学.其对于拓宽和延展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全面深刻地阐释音乐背后的文化意蕴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

一、音乐考古学在中国

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前身可溯至北宋以来的“金石学”,但近代学科意义上的音乐考古学当始于刘复在1930年至1931年间,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正是刘复将“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理想付诸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才揭开了中国音乐考古学新的篇章.中国音乐考古学才得以真正“登考古学之堂,入音乐学之室”.

继刘复之后,杨荫浏、李纯一和黄翔鹏等人在音乐考古学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例如,杨荫浏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中国音乐史纲》一书中,援引了当时许多有关出土文物的发掘资料和研究成果;李纯一搜集了大量考古发掘的古代乐器及其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夏商)》一书中.这两位学者对考古资料的充分占有和有效运用改变了自叶伯和以来的中国音乐史研究“从文献到文献”的旧传统,音乐考古学的作用越来越受学界重视.

二、音乐考古学作用研究

1.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史学

对于音乐学而言,音乐考古学是音乐史学的一个分支,这已是国内外学者一致的认识.例如,德国学者德列格将音乐学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音乐民族学(民俗学)、音乐社会学和应用音乐学五大类,其中,音乐考古学是作为历史音乐学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的;音乐史学家李纯一认为:“它(音乐考古学)应该既是普通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又是古代音乐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

2.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人类对美的认识,或者说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就存在方式而言,不外乎两种形态:美的物化形态、美的抽象符号形态.具体到音乐美学而言,美的物化形态是主要指乐器;美的抽象符号形态主要指以书写符号记录的文本,即通常所指的记载人的音乐思想的文献史料.

理解美的抽象符号形态并不难,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美的物化形态――乐器,并将其确立为音乐美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这是我们需要仔细考量的.修海林认为:“任何音乐美学理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框架中,都是历史中产生的音乐美学理论,其研究都是以历时过程中展现的音乐美的实践以及在此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意识乃至审美情感的物态化表现,作为研究的对象.”②作者在此明确将“审美情感的物态化表现”作为音乐美学(史)研究的对象,即是将“乐器”纳入了音乐美学史的历史框架之中.由此,他在历史维度上拓展了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的上限,通过对考古出土的乐器,如原始拟音工具、骨笛和鱼形埙的音乐上的特征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史前先民们的审美意识、形式美感、审美听觉尺度等.


可见,通过对考古出土乐器的形制、音乐性能、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追溯早期音乐在律、调,以及乐器的材质、构造、声学等方面的特征,而且还可以较全面地揭示其音乐的社会功用以及历史上人们的音乐美学思想等.

3.音乐考古学作用于民族音乐学

如果说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是由历史音乐学作用于民族音乐学而形成的,相信学界对此并不陌生.但若说音乐考古学可以作用于民族音乐学,我们尚需对此进行一番辨析.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的特点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当下活态的音乐,阐释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时,应该有一个历史的维度作为参照系,即强调音乐研究的现实语境和历史语境.而历史语境的形成,除了通过文献记载获得外,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图像是其产生的基础.明白这一点,对于我们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民族音乐志的撰写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很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是口传历史,没有文字记载,有的民族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通过汉族语言文化的教育而逐渐有了自己文字记载的历史.可想而知,对于这些民族音乐的研究以及对其音乐表象背后文化意义的阐释,要想仅仅通过文字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完整和不可靠的,这就需要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考古出土的实物和有关音乐的图像.

音乐考古学作用于音乐学阶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音乐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将音乐考古学作用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学界不乏有人对此进行了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王玲的《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一书,即是作者通过搜集古代文献记载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图像、云南地区考古发现的音乐图像,以及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音乐图像,运用民族志类比的方法,结合当时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理念,对云南史前的音乐历史以及有文字记载的历代音乐生活进行了深描,在宏观上给我们展示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全景图;此外,作者还通过某些考古出土的音乐图像的个案研究,“阐释云南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图像所蕴涵或象征的神话、巫术、民族历史、社会环境、文化特征、艺术传统、宗教情结、审美心理等意蕴”③,这是将音乐考古学作用于民族音乐研究所做的可贵的探索,其取得的成就,值得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借鉴.

综上可知,音乐考古学虽然是考古学和音乐学的交叉学科,其下属于历史音乐学,但在整个音乐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并非仅仅局限于音乐史学.其对于拓宽和延展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对于改变民族音乐学在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时文献史料不足的局面,全面深刻地阐释音乐背后的文化意蕴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②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4.

③王耀华.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