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点赞:7542 浏览:307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的焦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未来的择业方向难以把握.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不仅有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因素,也有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因素.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和社会的协调治理.

【关 键 词】就业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在我国现阶段,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而大学生的就业更是国家长期以来需要致力解决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中层次较高的一类群体,他们的就业是国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充分体现.其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毋庸置疑,纵观近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牵动学生及其家庭的心,成为每年一度聚焦的热点.

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在一定方面反映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对学生本身的未来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的声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佳,从社会方面来看,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仅浪费人才资源,影响人才市场的人才招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就业造成压力.从毕业生本身来讲,影响其对就业的信心以及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重要影响到所在学校的声誉.从高等教育方面来讲,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国家的综合治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对社会的稳定、教育制度的深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国家“科教兴国”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被社会的认可程度.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就业机制,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正确思路对策,对于当前我国新形势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迅速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0%,其中本科生逾至80%,专科生达到40%.2002年高校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5%.2003年受非典影响,就业率平均为60%,研究生约为80%,本科生约为60%,专科生仅有30%.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就业率为62.1%.由此可见,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日益突出,就业将更加艰难.

(二)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求职者的学历以及专业能力

从整体来看,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提高,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保持不变,而专科生供大于求.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上线率逐年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求职时,很多用人单位便注重大学生的学历,光注重表面上的学历,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一些能力.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一方面会由于自身学历问题而烦恼,另一方面会产生消极情绪,会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目前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用人单位都首先都只是注重大学生的学历,而后才注重大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就导致了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由于各大名牌大学的名牌效应,用人单位对重点大学以及名牌院校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则相应的不足.因此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的被需求状况差别很大.不同院校的就业状况也就不一样.

(三)地域差异是就业形势的重要体现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然而在一些偏远山区及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城市需求仍然不足.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就业区域限制在一些发达城市,比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一些大的城市.由此造成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不明了,发达的地区大学生很多,相反那些落后偏远的地区则很少.

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大中城市的占44.7%,选择到县城的占到20.2%,选择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7.7%和0.9%.而剩余的26.6%的毕业生则表示对就业地区没有特别的要求,而已经就业的大学生到大、中城市就业比例达到76.6%.

(四)专业之间的供求不平衡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不同专业在社会上的供求也各不相同,短线专业供需比可达1∶10以上,而一些长线专业的比例却微乎其微.近年来,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机械、电子、计算机类、通讯类、自动化、建筑类、汽车类以及金融、师范、临床医学等专业大量需求,这些专业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而文理科中的基础理论专业、地质勘测等专业供大于求.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在于多方面

社会因素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需要毕业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对知识的认知,而且要对本专业要能熟练掌握.这就使得大部分毕业生达不到这个要求.

(2)目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中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而高校大量的扩展使得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大量增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认证度还未真正得以提高,人才市场的趋理性逐渐导致更多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有所改变.

就业体制存在障碍

我国自从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后,在科技领域有了各项突破,科技方面的人才也大量涌现.

(1)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从80年代中期开始“供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从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这些都是人力资源配置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人才集中分布在具有优势的地区和行业.(2)就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所帮助,但其中存在的障碍却也是有很多方面.比如很多大学生自身的情况不符合就业中的某些条件,而这样将会给这些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担.

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学非所用现象十分普遍

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计都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而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但创新能力不强.

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今大学生缺少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其中包括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礼仪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对就业的薪酬及就业岗位的要求.

(1)大学生在就业理念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说“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就业就得找个发达城市就业”等这些误区.其实真正意义上是这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

(2)大学生目前对就业的薪酬存在过高的现象.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60%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而80%的用人单位或企业反映大学生对薪酬这方面期望过高.不少大学生为此感到难以接受,由于低工资不能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

(3)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是很多企业所关注的.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大学生求职者在进行面试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不够果断,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些面试者弄虚作检测,这样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前途发展.

(4)在礼仪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有些大学生性格与社会很难相融,始终表现出胆怯,见到领导不打招呼等等.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就业上的一些问题,气质不够,礼貌没做到位.

三、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化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上还有待提高.现阶段,不管是对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还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都要求有市场推动力,要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创造以市场为导向的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快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2)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现今,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经济成分,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国家应该对就业渠道进行有利的拓宽,给大学生或即将要创业的人提供一个比较方便的就业平台,引导他们摆脱各种陈腐择业观念的束缚.

(3)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计划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培养能适应那个时代的人才供应需求,而我们当今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应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适应不同形式下的社会.而学校则应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培养对市场的要求,改变教学模式,不要沿袭以前的教学方式,要学会去创新,去创造属于自己学校独特的培养模式.


(4)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针对目前大学生对择业问题薪酬期望值过高与社会需求错位等问题,应该加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利用各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为国家怎么写作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做贡献.另一方面,要重视就业信息的指导,以最及时的方式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甚至在以后的几十年内,都将会是社会聚焦的问题之一,在国家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应尽快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和制定更多的政策来正确引导大学生乃至所有的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