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

点赞:17606 浏览:809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满足时代的要求,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教育学专业进行课程规划已势在必行.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示范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对教育学专业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模式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以期为教育学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教育学;课程规划;培养目标

一、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必要性

1.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重复,时代感不强

由于课程设置的随意,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这种重复指两方面,一指教育学学科内部的重复,二体现在外部,即教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上.从内部来看,我国教育学课程在内容上追求大而全,但正因此导致了杂而乱从外部来看,一部分知识在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等课程还要重复讲授,造成了教育学在低质量上重复、徘徊.

(2)课程结构单一,缺乏宏观规划

从专业课程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的教育学专业课程结构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无太大问题,问题是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选择略显笼统和粗糙,更像是把教育学专业的所有课程进行了简单的两分而已,各类课程的比重相差很大,造成了理论课研究不深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只停留在教育计划上;实践课实践不到位,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相对缺乏,教育实习时间短且内容形式单一.

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课程设置随意,主观性强

从课程开设的角度来看,众多高校对于教育学专业应该开始哪些课程虽有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有的学校注重教育学,有的将教育史放在突出位置,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依据.此外,课程开设顺序不符合逻辑,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考虑.这些杂乱无章的排课,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2.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课程规划

(1)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务之急便是促进教师教育的制度设计和课程建设.也就是说,要建立起体现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甚至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而教育学专业是以中小学教育为重心,主要功能在于增进未来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性判断和反思批判能力,这正与当前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反思性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的理念相一致.因此,教育学专业承担着重大的时代责任,课程规划势在必行.

(2)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育学专业建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学研究者,但很多问题成为教育学专业学科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如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评价体系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总结性评价等问题,使教育学专业已不能满足自身学科发展的需求.教育学专业要想进一步地提升学科地位,必须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状况进行课程规划.

二、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原则

1.示范性原则

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首先应坚持示范性原则.通过教育学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决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即教师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加强师范能力训练,引导学生从教育现象分析入手,发现规律并概括和总结出教育教学原则.通过一连串的学习,学生解决了怎么做、如何做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是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统一起来.

2.操作性原则

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的主导思想在于加强操作性.现行的课程体系一味地重视教育理论的讲授,而对实践操作、教学技能的训练远远不够.反观众高校教育学专业的成绩考核标准,只注重理论的考核,缺乏实践能力的检验.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应帮助学生完成学以致用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学是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学科,在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教育学的真正价值.

三、教育学专业课程规划构想

1.恰当定位专业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功能和实现课程目标,对教育学专业目标进行恰当定位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学与一般的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是不同的,它是以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根据教育学学科专业自身特点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坚持培养目标宽口径、厚基础人才质量观.笔者认为教育学专业目标应该是为教育及相关领域培养后备人才,为基础教育培养复合型师资,为研究生输送高质量人才,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素质基础,为教育研究领域培养研究型人才.

2.合理建构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应打破原有的硬性的分科课程体系,依据学科建设、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将教育学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设置必修课程.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必修课程.确定是否属于必修课程应遵循三个原则:(1)反映教育学研究新的范式.(2)反映教育学专业特色.(3)对于未来学习是否具有不可或缺性.依据此原则,在整个教育学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教育学原理、中外国教育史、教学研究方法等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具有明显专业性的课程如课程论、教学论、教育技术理也应成为必修课程;具有反应教育学应用性取向的教育哲学、教育法学等课程也应被列入必修课程.


以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为依据,设置选修课.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育学专业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怎样能够有效地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复杂的教育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选修课程的开设,就为学生提供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市场的需求自行选择科目,可为继续深造奠定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重建课程评价模式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评价模式上提倡进行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反观对基础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教育学,其评价依然只停留在结果性评价上.因此,突破教育学专业传统的评价模式不论对于教育学自身学科发展还是基础教育改革都是极有益的.我们要改革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考试形式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开卷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涉及面可以宽一些.开卷可考查学生针对教育界中的热点话题的思考能力,主题自拟,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同时,教师将学生平时上课表现也纳入评价结果中,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自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