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理课程建设

点赞:5477 浏览:172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基于目前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设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实状况,论证理论课的开设对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生专业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建设途径,以表达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期待.

[关 键 词]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技能

[作者简介]盛希希(1972-),女,河南光山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广东广州5105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以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yb132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2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技术竞争已转为设计与人才的竞争.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具有核心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课程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从专业美术院校的类型到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几十年一贯制,很多院校的课程开设并不完善和科学.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多数院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艺术理论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足,这一点从高校的重技轻道上可以得到验证.鉴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认真研究和合理开设艺术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对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素质十分重要.

一、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现状分析

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其课程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即使不少美术院系也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但由于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严重缺失,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只得延续以前课程设置的老方法.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大都设置相似,主要是在公共课程里讲授,并没有对当代艺术设计发生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哲学思考,同时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和应用视为与艺术无关.理论支持十分缺乏,是制约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原因,也是我们这样一个设计大国难以出现设计大师的重要原因.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一直得不到重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重技轻道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注重学生技术的培养,急功近利,以纯粹的短期实用主义为导向,提倡短、平、快的原则.追求“强技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因为技能最“实用”,模仿最容易,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艺术本身及相关理论缺乏深度思考,没有站在历史和世界的角度思考设计的本质.因对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严重缺乏,在课程安排上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更显得不足.以至于现在还有人认为,理论课可有可无,看不见摸不着,是纸上谈兵,开设理论课是浪费时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也不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建设.

(二)教学目的不明晰

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从事设计和从事理论的教师强调的重点不一样.理论教师强调理论素养极端重要,设计教师强调专业能力极端重要.不少艺术设计教师,其自身理论专业知识不全面.学生长期接受各种技法训练,艺术理论水平的训练非常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论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很多学院和老师一心只为了培养“大师”,有的过于关注各种设计大赛和获奖名次,为了设计而设计、得奖而设计.因此,要做好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关键要明确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设计与创作手段.除了专业理论课程,当代哲学、现象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与艺术的交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而促使我们去思考新的认知概念,进而指导我们的艺术设计与创作.因此,重视理论课的开设与教学,能够使我们保持清晰的专业思路.

(一)理论课程指导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的进行,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设计教育是培养设计技能,传授设计理想,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艺术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艺术素养,提升设计理念,扩大知识面.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传达设计思想,与人顺畅沟通,发展专业潜能,超越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有所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不高、艺术理论课的认知上显得十分薄弱、艺术理论知识及设计理念探索缺乏、没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审美作依托、知识面狭窄,这样设计与创作出来的作品,其表现出的思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内涵.所以,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掌握“技”的基础上,要强化“道”的修养,否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理论促进实践

从现代视觉艺术发展来看,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关系已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设计知识传统框架封闭状态的局限性,正在把眼光从狭窄的知识层面移向更广阔的空间,并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着各种探索活动.艺术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非指艺术的实践和具体活动,而是艺术科学,也就是原理性的理论.实际上,理论和交叉性学科对实践的展开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有的技法性理论既是实用的理论,又是具体的方法.艺术设计不仅仅与人的吃、穿、住、行越来越密切,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其不纯粹性.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属于高等教育指导性专业,开设相关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思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对材料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认识植物的麦秸、藤条,认识各种玻璃纸、报纸、墙纸,掌握金属材料、木质材质的属性、特征及功能.学生在熟练这些材料的属性后,再去实习劳动技能.这时学生会更加仔细地理解木、金属、玻璃、石材、织物等的特性,去尝试设计各种材质的家具.因此,到具体实施时,可以从易后难,先设计使用一种材料的产品,然后设计综合各种材料的产品,这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学生也会更加关注材料结构属性的客观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对发展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准确性和明晰性的增强、对材料质感和结构的敏感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和空间知觉规律的掌握,对画法几何原理、设计史及人机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在未来家具设计中十分有益.1925年,马克布鲁尔设计了一批钢管家具,通过钢管、帆布、玻璃、木材、皮革、编织品等材料,设计出造型优美、结构简单合理的产品,并很快地在欧洲流行起来.1928年,他又设计出了著名的“S型钢管椅”,时至今天仍很有市场.马克布鲁尔在家具设计领域中的成功不仅在于对生产方式的考虑,更在于其对新材料的性能及理论的掌握.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理论课及交叉学科的教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设计观念、创新意识,并在其作品中所包含人文精神,都显得十分必要.

三、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因材施教

由于专业理论课程都是基础课程的主线,而且不同专业方向的偏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上也应该存在差别.对于术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课程提供的是中西艺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与技法的演变是教学重点.对于艺术史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教育应引导学生思考,提供艺术发展的动因.如视觉艺术类的专业偏重当代和现代的艺术史教学;设计与应用艺术类的专业则偏重应用艺术中当代设计史的讲授;艺术与习俗史主要以当代艺术史作为重点内容,建筑史专业以当代建筑史部分作为重点.总之,理论课程需要因材施教.

(二)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技能,是艺术教育设计专业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对于强化学生未来专业的敏锐观察力与感受力十分重要,能够训练学生眼、脑、手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避免纸上空谈或“眼高手低”,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不过,“强技能”对于培养未来的设计师固然十分必要,但作为终极目的则不可取.这种结果,最终会使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滑向制造“缺文化”“少创意”之匠人的歧途.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如对文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史、图像学、符号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门类的研究和学习以及了解)和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借鉴西方经验

真正艺术市场化的国家,优秀大师并不谋取专职教师的职位,教师与大师并不挂钩.在西方艺术类院校,艺术创作也是从社会上请知名大师上课,即“邀请教授”,学院固定教授还是以教学为主.道理很简单:会教学的老师设计未必得心应手,设计得心应手又有成就的大师未必能教好学.西方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关注理论课与交叉学科的培养.他们艺术院校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包罗万象,课程综合性很强,涉猎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各种相关的艺术设计史课程,也有艺术心理学、社会经济与文化,还有许多艺术评论与艺术流派的研讨会等.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介入到各个领域,同时也加强了对各门学科的深刻认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推向周边的生活,很容易触发他们的兴趣.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问题敏锐的观察力.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拥有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理课程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设计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对基础课程的教授,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对真实三维空间的训练中,我们可以从想象的三维空间开始训练,接着上升到对立体空间、生活空间、社会空间、文学空间、哲学空间等不同的理解.由于基础教育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对艺术的认知范围也不同.在教学中,应加强美术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强化学生运用美术史方法论对作品进行探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现象学、时空结构等也是分析美术作品的因素,运用文化与历史的关联去认识艺术作品.比如在讲授当代与现代艺术史时,以古代艺术史作为背景.讲授当代珠宝应用的历史时,老师可以介绍大量的珠宝设计灵感来自古代某个时期的绘画作品.通过这样的途径,艺术史就成为本国文化与艺术不断创新的灵感源泉,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对艺术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很大不足,需要加深对艺术史的了解.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向前看,还要再回头看,这样才能开阔视野.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机制、心理形态、审美意识,而且制约着他们具体构思的实际活动.因此,借鉴西方已有的成熟经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课程体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卫和.从专业教育到教育专业[J].美术学报,2009(4).

[2]董占军.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幼云.美术教育大视野: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