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探究

点赞:3910 浏览:112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本文从北方小学科学教学应让学生明白探究活动的目的新时期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探究既要有,更要讲究方法.


关 键 词:经历探究;;效果

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与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合作,在重庆举行“2013‘桂馨杯’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该活动的举办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为各地教师、教研员提供研讨、交流和展示平台,这标志着基金会支持全国性科学教育教研活动和从更高的层面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开始.这次活动的举办为小学科学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新时期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应让学生明白探究活动的目的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以说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让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三年级的科学课《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的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的探究.有意识的在讲台两侧摆满了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各种实验材料.学生开始试验探究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此时如果教师告诉学生我们探究的目的是液体的属性,如何进行分类等,很可能吊起学生的胃口,给学生一个自己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明晰实验目的情况下做好探究活动.若教师没有给学生目的,学生就会乱坐一起,虽然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但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等.可以这么说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所以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二、新时期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检测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科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小学科学巧用电教仪器,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在教学《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总之,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按照新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