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不容忽视

点赞:30529 浏览:1426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小学生率开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一桩桩校园悲剧以血的教训警醒世人: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不容忽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令人扼腕叹息的青少年个案

2013年10月以来,有关中小学生事件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

2013年10月30日,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某班的10岁男孩军军(化名),在语文课本上留下“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这句遗言后,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事发前,语文教师曾因军军不遵守会场纪律批评了他.事发后,语文教师见到孩子的遗体后晕了过去.

2013年12月份,黑龙江省宝清县第二高中在9天内接连有两名学生分别在学校和自家坠楼身亡.2013年12月3日下午5点左右,宝清县第二高中学生段某某在自习课上用手机看网络小说被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王老师没收其手机,将段某某叫到教室外走廊进行批评教育,并通知其家长前来取回手机.当晚8点20分,段某某向辅导教师请检测上厕所,20分钟后有学生发现段某某坠楼身亡.李某在宝清第二高中高一年级就读.12月10日7点50分左右,李某与同桌发生冲突,班主任张某接到学生报告后,立刻赶回班级对两名学生进行劝导,随后通知两方家长将孩子领回家.12月11日晚9时许,学校王校长接到李某父亲的说李某在家坠楼身亡.

2014年2月16日和21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中学的两名初中学生先后跳楼,两人都受了重伤.据了解,第一起跳楼事件发生在2月16日下午两点多,铁锁关中学初二(1)班凡同学的母亲陪他来学校报名,语文教师检查这位同学的寒检测作业时,发现有人如何写的迹象,于是对他进行了批评.之后,在教师的建议下,孩子的母亲在教室继续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凡同学冲出教室,从三楼跳了下去.另外一起跳楼事件发生在2月21日早上9点多.当天早上,铁锁关中学初一(5)班阳阳(化名),根据班干部的安排,和另外两名同学去倒班里的垃圾,迟到了5分钟,数学教师说了一句:“你们爱倒垃圾,下周倒一周垃圾吧.”听了这话后,阳阳低声哭泣,大约15分钟后冲出教室,然后就从教学楼的三楼跳了下去.

2014年5月23日,温州平阳中学一名高三学生跳河自尽,而两个多月前该县一名高三男生跳楼身亡.媒体还对2008年至今的中学生现象进行了梳理,发现平阳县这几年已有7名中学生相继在校园或家中发生跳楼、坠楼、跳河事件.

广东疾控中心曾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共3045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3.4%的小学生制订过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措施.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2007年公布过一份《中学生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它历时3年多,对全国13个省份的约1.5万名学生作了调查,结果触目惊心: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而为做过计划的占6.5%.2012年,这一课题组又公布过一次调查结果,两组相比,学生的意念、计划、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上海市的相关研究机构也曾联合对9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匿名自评问卷调查,结论一是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论二是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行为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干预措施应有所侧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风险最高的人群.每当出现一起悲剧,都会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的反思.但可惜的是,这种报道总是时不时跳进人们的眼帘.学业压力、家庭变故、同辈关系、遭遇不测、生活琐事等这些都是在个案出现后,专家学者所指出的原因.但对于一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还须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寻找到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控制性教育比听话教育更可怕

悲剧的涉事教师虽然痛哭流涕,后悔莫及,但他们还是遭到了言辞激烈的抨击.毋庸讳言,在一些个例中,教师的批评和体罚确实是悲剧的直接诱因,然而将教师的行为放诸眼下的教育环境中,其实也并无过于出格的地方.学生没遵守课堂纪律,被教师严厉批评并罚站,甚至还要“请家长来谈话”.这种一犯错就惩罚的方式虽然有些陈腐,但也是学校教育中常见的让孩子“长记性”的方式,算不上大错特错.

体罚学生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反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做法确实不应提倡.可是不容回避的现状是,处在青少年期的孩子既懵懂又“狡猾”,并不全然明白事理,且掌握了一定的应对经验,如果不采取一些威权管理手段,很难让其内心触动.有人甚至说,那些对孩子真上心的教师才会这么做,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教师倒是倾向于轻描淡写,得过且过.诚然,在诸多事件中,教师固然有错,可是把悲剧主要归因于教师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公平的.

悲剧中最让人悲伤莫名的是孩子脆弱的心态.学生和教师当时相处的细节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媒体的报道中没有披露发生过暴力对抗的情节,这说明他们轻生的确是因为无法排遣自身感受到的压力,对“后果”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的恐惧.事实上,不管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使用了怎样的语言,把孩子的错误描述得如何严重,学生的过错都是微不足道的,其错失也远谈不上有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孩子对事态有基本的判断,就不会有过重的思想负担和屈辱感.如果孩子对生命的可贵有清醒的认识,就不会轻掷生命.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教师和家长就是在纸上作画的人.孩子的长成如何,主要是大人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学生事件虽然是个案,却也暴露了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缺陷:心理磨砺和生命教育的匮乏.

虽然未成年学生每天都是上学面对教师,放学面对家长,但很多时候是教师并不真正懂学生,家长也一样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同学之间怎样相处,遇到挫折如何面对,学习之外的广阔世界究竟怎样,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命题,并没有专业的导师来授课,他们多数时候只能在朦胧中自己摸索.某些性格封闭、懵懂晚熟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事情严重依赖家长、教师,一旦无所依赖便会发生心理崩溃.一味重视智商发挥而不重视情商培育的教育,注定不是成功的现代教育.事到如今,我们必须对一切以功利目标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人生哲学认真反思了.教师应该在学习成绩“提分”“培优”之外更多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在提供物质条件之外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既给孩子以丰富的知识,又给孩子以强健的心理,他们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生命的代价何其沉重!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他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他们还没来得及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或许孩子心理太脆弱,或许自尊心太强,或许教师的话在孩子心中就是“圣旨”,但这些都不应成为孩子主动或被动选择的理由.

这就给我们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在现行教育制度与理念的变革很难一步到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家长都应积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问题.在爱的基础和前提下了解你的学生和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个性、心理变化,当孩子遇到难题时知道向谁求助,在学会与家长、教师、朋友分享快乐的同时也能倾诉烦恼.在持续的交流中不断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主见,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诸多生活谜题.

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小学生的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根本原因还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如师生冲突类中,在分数指挥棒下,教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有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而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2013年11月7日,国家督学、云南省政府参事、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做客人民网,与网友探讨有关生命教育的话题.针对前不久发生的两起中小学生事件,罗崇敏认为,表面上看好像是教师的语言粗暴、方法不当,实际上这是长期以来听话教育甚至奴化教育导致的必然结果,听话教育的危害性就在于使孩子失去自我.

“控制孩子,会使孩子失去自己的独立存在,失去自己的主体地位,失去自己的生命认知.”罗崇敏认为,现在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是控制性的教育、期待性的教育,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怎么做,教孩子不能怎么做,一定要这么做,一定不能那样做.


罗崇敏说,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尤其是孔孟的教育理念就是听话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好习惯养成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在听话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搞奴化教育.把学生控制在学校手里、教师手里、家长手里.这导致孩子产生奴性,没有想法,没有自主意识,没有追问,导致孩子不了解生命,不珍惜生命,只知道服从.这就适得其反,不好了.

“要从根本上控制孩子的行为,就要改变目前听话教育中的奴化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优化听话教育.”罗崇敏说.

科学的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教育部于2012年底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落实情况暂且不论,在迅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应当是也必须是学校的重要责任.

平心而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忙于教学,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指标为己任,不太顾及学生的心理成长.很多家长忙于赚钱养家,往往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殊不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迫切需要通过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人格.

有心理学者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一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青少年营养摄入过度,生理成熟度明显提前,心理成熟度相对滞后.二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认识模糊.不少学生对生命产生的过程了解不多,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不深,不懂得生命的唯一性与珍贵.三是应对竞争压力的心理素质不强.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学生家庭经济背景差异巨大,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心态失衡特别是面对升学等压力,部分青少年厌学情绪增长.四是“代际差异”日益加大.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认识不足,导致了学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五是消极亚文化和网络虚拟生活的负面影响.一些庸俗的影视文学作品,对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产生负示范效应,这当中虚拟化的网络生活使学生混淆虚拟和现实世界,使其对生活产生错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很多都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

因为生命教育,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可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将生命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了十二年一贯制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自2005年正式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上海在全市全面深入推进生命教育已有9个年头.9年来,上海市形成了一些特色,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根据上海的经验,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分学段安排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以“珍惜生命”为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接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在高中阶段,以“热爱生命”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道德观念,学会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

着力挖掘所有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涵.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也不求通过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解决所有生命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所有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通过课内课外、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与深化,形成生命教育的立体体系.

结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青少年充满活力,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针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精心策划一些主题鲜明、富有趣味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还应注重通过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采用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要注重发挥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仅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家庭、全社会都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通过语言的沟通、眼神的交流、行为的关爱等方式,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发挥家长作为学生生命教育的“第一任教师”的作用,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总之,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龙门镇五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