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教学方略

点赞:27373 浏览:1292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教学历来都非常重视朗读教学,因为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寂静的符号,学语文而不进行朗读是没有效果的.

一、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反复朗读,能够读出文章的蕴味及其中的深层含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进行.

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这些能力运用到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这一看法.

2.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使其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家在创作时一般都是把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的.这种感情是通过文章所塑造的形象来展现出来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一方面可以在头脑中再现文中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朗读,作者的语言好像就成了读者的语言.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3.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文章的音乐美

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魁力的.古往今来,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声之别,声调抑扬顿挫,所以不通过朗读是不能体会其音韵之美的.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中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别是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除此,在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整句散句的运用,句式的对称整齐,也使文章语言具有音律美.如《阿里山纪行》中,“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等句子,典雅、凝练、和谐、畅达,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穿行于文中,有效地增添了文章的节奏美.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文章所具有的音乐美.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有些学生,读书读不通顺,就是读自己写的东西,也往往别别扭扭、结结巴巴;很多学生音调不准、音色不佳,语不成句、言不成章,句读不分、感情平谈;很多同学平时说话声粗如鼓响钟鸣,课堂上读书却音细如蝇嗡蚊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忙于“问答式”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也是形式而已,目的不明确,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教学一篇新课文时,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让学生默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但这却忽略了口头朗读能力的培养.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虽然朗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分角色朗读时,指明甲同学读这个角色,乙同学读那个角色,或者男生读这段,女生读那段,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为读而读,读时根本没有用心,也没有感情,这种读书就像是“念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有时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安排了朗读活动,却没有收到实效:一些学生不愿朗读,在齐读中滥竽充数,在自读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些学生大声朗读了,却是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

语文朗读教学方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提高朗读效率的方法

面对这些情况,怎样提高朗读效率,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如何教学提高朗读效率呢?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教材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问题,将冗长的问、答、讲让位给读,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在进行自学性朗读时,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并且要读出声音,切不可只做个样子,匆匆而过,草草收兵.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时,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在学生读完后,要及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明确朗读目的,提出朗读任务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

同时,在朗读前应给学生指明朗读的要求或需达到的目的,如在初读前,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时,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美读,则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做到声情并茂.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需要设置情境、渲染气氛时,宜用齐读等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进行品读.最后要求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这样,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带学生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其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感;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美的陶冶.一句话,朗读是我们搞活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