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点赞:17637 浏览:802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生活化”的途径来进行数学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不会枯燥乏味,而是生动具体、美丽鲜活的,学生才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是新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开发教材资源,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对数的认识与理解: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中,介绍了“美丽的校园”:校园内外有什么、有多少(数量都用到10以内的各数).每种数量不只一种,像国旗、楼房、教师等都用“1”表示,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都用“5”表示等学生通过图像认识数,并充分体会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达到调动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数学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境营造一种学习背景――即数学是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用,是生活的必需,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产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内驱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问:“小朋友,你们早上几点起床?是谁叫你们起床的呢?”学生回答后,接着说:“那你们愿不愿意体谅父母,学会怎样认识钟表,以后自己起床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做一个能体谅父母的好孩子的心理.这样通过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技能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怎么写作于生活,可见,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为此,《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体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说,“生活化”的数学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技能.

一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教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回家量量自己的房间有多大,算出它的面积;如果要铺宽60厘米方地面砖的话,需要多少块?如果铺宽80厘米方地面砖的话,又需要多少块?检测如铺宽100厘米方地面砖的话,又需要多少块?结合不同规格方地面砖的单价,算一算铺什么样规格的方地面砖比较合算?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地去探索、发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了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刍议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应用数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是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完“小数四则计算”,布置学生周末同家长一起去写菜,在不超过20元的范围内,看写哪几种菜,各写多少比较合适.这作业要根据市场、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的口味等多种因素结合考虑,做出合理的“方案”.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三是用数学的方法去调查和推断社会现象.如学了“估算”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家里每天倒掉的剩饭数量,估算、推测全班每天各家会倒掉的总剩饭数量,十天呢?一个月?一年呢?那么全国有多少个家庭,一年又会浪费多少粮食?从惊人的数字中唤起学生学会节约粮食的意识.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体现出了数学教育的多元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大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