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点赞:30901 浏览:1441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59-01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纲要》也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造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创造力,就是提供首创性,有积极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新理论、新成绩或有独到见解的能力.创造力在能力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具有最大价值和意义,是构成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因素.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还只是一种口号,课本是师生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播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了时代和历史向我们语文教育提出的一项不可回避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且要尽快把这一课题切实而有效地落实到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外活动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师生关系,才能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师生关系如何,对学生的社会行为、集体观念、学习态度和人格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当师生关系不融洽时,学生对老师有意见,甚至“敌对”,自然不会对老师新教内容产生兴趣.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思维的大门是开放状态,反应敏捷、活跃,从而主动接收从教师方面输出的信息.师生情感的建立和完善是通向教育效果的桥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助燃剂.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课堂内的每个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要偏爱优生,歧视差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快乐.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其潜能,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讷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教师要善于设置“障碍”,并让学生踊跃提出疑问.通过教师设“碍”立疑,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至始至终处于兴奋和积极的状态,对课堂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而无倦怠之感,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还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任何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小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改变以往的“家长”“演员”般的角色,跟学生作朋友,让学生作演员,教师作观众和点评嘉宾.把表现的机会平等地留给每一个孩子,从而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尊重,让孩子们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和热情.

3.教会学生说话

我们教书教惯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说,甚至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一言堂”的堂主.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说话乃至不想说话了.不说话,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突出的创造者,这是悲剧.语文课堂必须解决好学生说的问题,先从说书开始,说书中的内容,说书的形式,说作者的人生,说自己的评价;教师在教会学生说书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生活,因为生活就是语文,说征服自然,说改造社会,说人生,说理想,说昨天、今天、明天,说文学艺术等让学生了解生活,深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以主人的情怀,包罗万象,容纳百川,兼收并蓄.当学生有话可说时,还得让他们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学生不敢说,大多数是担心自己说错话受到老师的批评或遭到同学的嘲笑.面对学生错误的发问或回答时,教师一定不要训斥和嘲笑,应当多点拨和引导,这样一来,学生就逐渐养成了想问、想说、敢问、敢说的习惯,进而有新发现,有新创造.


4.引导置疑和探究

“学成于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才能有新思索,有新发现,也才能有新创新,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并通过学生对规律性知识的比较评价和归纳概括,使思维得到收敛.教师再通过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应努力支课堂教学演绎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的过程.

5.开展课外活动,展现学生个性

《新大纲》规定:“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应变能力为中心.”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诸如组织朗诵会、演讲比赛、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参观访问、课本剧表演等,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也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空间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