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

点赞:5333 浏览:186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不再单设“应用题”的教学章节,而是把应用题与计算教学相结合,相应地渗透到四大领域的教学中.新教材这样做并不是否定应用题教学,而是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审视新课程中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感知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除传统的文字形式外,还有表格、图画、情景对话、图文结合等方式.但是,由于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感知理解信息,因此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很好地整合.这样,一方面教师要对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指导.

如:在起始阶段,可以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等慢慢地可以过渡到让学生找到重要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创一些解决问题的情境,在生活中提高学生捕捉和感知数学信息的能力.还可以留出让学生自己补充信息的余地,使他们能够搜集有关的信息并进行选择.如:“写3盒牛奶要多少元”这类题目,由于条件不全,按传统观点是无法解决的.但是,现在可以让学生先去搜集牛奶的信息,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品种算出.


二、关注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

基本数量关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当他们在读完一道应用题后就能立即看到题目的“骨架”,而这个“骨架”就是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建构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除了“路程、时间、速度”和“单价、数量、总价”等常见的数学模型有必要进行概括外,其他数量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多次体验、感悟、积累,然后再做一定的提升.但是不一定要高度抽象概括,以避免程式化.如:四年级有48人参加跳绳比赛,每组12人,可以分成多少组”在具体叙述数量关系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48人除以每组12人就等于分成的组数”这样的意思即可,没有必要概括为“总数÷每份数等于份数”这样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

三、关注学生解题策略与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法,如:猜测、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找规律等等.同时要注意结合适当的题材展示学生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情境图,然后引导他们思考: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学数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方法一:画一画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从而得出第15盆花是蓝花.

方法二:摆一摆

利用手中的学具从左向右摆出蓝、红、蓝、红等蓝、红、蓝(教师找学生把图片摆到磁板上),从而得出第15盆花是蓝花.

方法三:想一想

左起第1、3、5等盆都是蓝花,为单数,第2、4、6等盆都是红花,为双数.由于15是单数,从而得出第15盆是蓝花.

方法四:算一算

把每两盆花看作一组,15÷2等于7组等1(盆),从而得出第15盆花是蓝花.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而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