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设计

点赞:1684 浏览:43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他们的主体作用,进入积极深入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起到“点燃”“助产”的作用,应当有所作为.

问题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告诉人们,向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动态性和充分的延展性.提问要精心设计,精心设计才能避免随意性,达到“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的境界.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抓住关键性的问题组织教学.下面,列出教学实践中较典型的几种关键问题的设计方式.

一、阶梯式提问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总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思维发展的顺序相一致.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必须是阶梯式上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定向到开放.问题要有恰当的坡度,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和畅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解答问题中领悟到获取新知识的“顶峰体验”,从而激励再认知.

如,刘洪伏的《父亲》一课,可从感知形象、体会情感、思维提升三个层面设问,层层推进.感知形象:问题1,作者除了直呼“父亲”“我的父亲”外,还用了哪些修饰语来形容称代父亲?有何特点?问题2,父亲很“土”,“土”在哪里呢?问题3,在第三段中,父亲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体会情感:问题4,作者将笔墨集中于一件事来写,那就是――十年前,父亲送我上大学.这件事可分三个片段:收到入学通知书、送行途中、父子分离.请你说说,在这件事的几个场景中,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思维提升:问题5,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父爱,作者深有感触,写下了一些感悟.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辐射式提问

又称串珠式提问或牵筋式提问,即一堂课只有一个总问题,其他的问题就是从这个总问题所引发辐射出来的,把这个总问题解决了,这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总问题的设计,要抓住一些关键点、关键句.所谓“抓准点”,就是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但课堂提问未必就是直接对着重点、难点发问,而应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很快捷、很透彻地掌握课文.

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一课,可抓住题目中“快”这个关键点展开提问.总问题:此亭为何称为“快哉亭”呢?问题导入:文章围绕“快”字展开,全文共出现了几次“快”?然后进入逐层提问:分问题1,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描绘了怎样一幅江流图?开篇写江水用意何在?分问题2,快哉亭之所以称快的原因何在?分问题3,本段引用的典故大概讲的是什么?作者借楚襄王和宋玉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最后归纳总结,再回到总问题:“快”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解决了,文章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三、比较式提问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提问能引导学生作比较,不失为培养学生生疑、解疑的重要手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形成一种学习的心理习惯,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课,问题导入:作者回忆他的国文老师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答案明确:怅惘、敬慕.问题跟进:为什么怅惘?为什么敬慕?学生可以很顺畅地从文中找出原因.问题对比:梁实秋对国文老师的描写,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如何理解这一矛盾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激起疑问.正是比较式的质疑与解疑,使学生对这一写作特色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四、质疑式提问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学生在反复品读之后,尝试对人物形象的性格进行分析.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林黛玉是“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觉得有些难理解.于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借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