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

点赞:6720 浏览:2967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在这些作品中隐含了许多精深含义,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我们去思考、去发挥、去开拓.特别是我们中小学课本中所选的那些作品,都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上好古典诗词教学课,也是每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职责.我在自身的诗词教学中也下了一番功夫,总结了几点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探究背景,了解诗人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古诗的背后都有着一段隽永的故事,都表达着某个独特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独特的情感、思想、志向.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比如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借此诗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如讲白居易,可以从他人的评价入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一生著诗词文章七十五卷,计三千八百四十余篇,数量位居唐代诗人之首位.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歌能充分反映民间疾苦,妇孺能诵,被誉为“人民诗人”.古人有“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等赞语.伟人曾当众默写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两篇名著,传为佳话,陈毅元帅也对白居易的诗给予高度评价:“吾读乐天诗,晓畅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想一想,能得如此殊荣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钱塘湖春行》.

二、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大多数学生只要一提到诗歌的题目,都会朗朗上口背诵出诗歌的内容,可一问学生对这首古诗的赏析,几乎是一问三不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诵上,而要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歌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例如我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让学生眼看大屏幕出示的风雪夜下千帐灯的画面,耳听伴音朗读课文的声音.抓住“灯”这一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进入诗词的意境,去体会千万颗不眠的乡心,体会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果真如此,定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重视古诗朗读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综合训练.它要求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古诗由于有节奏鲜明,平仄抑扬、韵律优美等特点,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要在深刻理解诗歌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和变化的前提下.为此,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或朗诵,充分发挥诗歌,音乐美的感染作用,把学生引入意境,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诵读,要读出情感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开头,桃花源的“奇”和“美”就是一个感情激发的眼,一下子就能调动其情感,拉近与作者距离,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带着新奇的语气,展开想象,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感情.学生迅速高涨起来的情绪,为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了极好的铺垫.曹操的《观沧海》通过描写诗人站在碣石山看到大海的雄伟景象,抒写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诗人笔下的大海,融入了诗人观海时的体验、感受,赋予大海以新的生命.当学生读出这种豪情壮志后,引导他们想象自己现在就是曹操,站在碣石山看到大海的雄伟,朗读该诗能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真正意义上与古诗进行情感对话.读出情感这是诵读古诗文的第二个层次,很多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难以突破.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就迎刃而解了.

四、分清诗中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由于我们所学古诗,跨越年代长,所以诗中某些思想是不可取的,特别对于未成年的小学中学生来说,他们分辨事物能力差,认为凡是课本上的都应学.这得提起教师的注意.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诗中流露出作者由于不满现实或者害怕权贵,不愿做官,从而隐居山林.这些对反动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缺乏斗争勇气,独善其身的思想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我们应一分为二的评价一些诗的思想内容.

(责任编辑:李盼盼)

收稿日期:201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