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点赞:5057 浏览:185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原电池原理.

2.通过实验提高思考能力、设计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部分略去,我主要从学生容易忽略的一段教材内容谈一谈我是如何利用教材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和观察能力的.

教材40页倒数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设计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基本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略这段文字,其实这段文字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0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设计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基本思路.

2.提问:如果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利用哪类化学反应?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若学生不能准确回答,可按照下面的思路进行引导:

产生电流→有电子定向转移→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以此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之一.

3.提问:如何才能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发生定向转移呢?


学生回答: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这个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回答,教材中有准确的描述.若不能正确回答,可以利用课件对学生加以引导.

4.过渡:那我们试试利用一个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就利用我们熟知的锌和稀硫酸反应:Zn+2H+等于Zn2++H2↑

5.学生实验:把锌片放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此时是不是有电流产生呢?学生会出现困惑:如何才能检验是否有电流产生呢?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灵敏电流计.

学生又产生新的困惑:接入灵敏电流计需要两个电极,而此时只有锌片,电流计无法接入.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描述“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引导学生再引入一个电极,比如铜或石墨.

6.学生实验:将铜片与锌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并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41页实验2-4表格.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锌片逐渐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7.过渡:同学们非常棒,真的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结合刚才40页教材内容的学习,我们想一想,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哪些操作是关键?

8.学生回答:引入一个铜电极.

9.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想一想,在引入铜电极之前和之后,对于Zn+2H+等于Zn2++H2↑这个反应有什么影响?(学生可以讨论)

10.结论: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发生,从而使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接下来原电池原理的学习部分略去.

一般这部分教学都会先做对比实验,即把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不用导线连接观察现象,再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观察现象,这样做就忽略了教材编写中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能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以上是个人浅显的观点,感谢同行们斧正.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