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的引入与实践

点赞:30472 浏览:1435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本文重点阐述了对话教学的内涵、对话教学的实现方式以及对话教学的实施技巧.

关 键 词 :对话教学 内涵 实践

新课程中,对话教学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语言学范围,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表现为多种教学策略.它不仅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的对话或理解.2010年以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话教学方式,从理论的初步解读与研究,逐步延伸至深层对话的有效体验,略有收获和心得.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这种对话应有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这种对话是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

其次,这种对话还应当是互动的.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

再次,这种对话还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

在课堂中充分引入具有对话特征的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

二、对话教学的实现方式

(一)师本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只有教师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完《愚公移山》后,有学生提出:此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作为主人公的愚公是个挑战自然、改造自然的英雄,而列子却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道家是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的,这样《愚公移山》不就有违道家思想了吗?既为列子所作,就应该体现道家思想呀?还好这个问题在备课的时候笔者仔细考虑过,又翻阅教参并上网查询,所以当笔者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地向学生补充介绍时,发现师本对话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一个台阶.

对话教学的引入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生本对话.对于文本的解读,还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理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

如自读《五柳先生传》时学生提出:文中“颇示己志”、“以乐其志”的“志”具体指什么?“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提倡吗?现在,权力、金钱和地位似乎可以象征你付出的多少,而作者提到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否体现了一种“不求上进”?学生们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多向文本提出为什么,敢于向名人说“不”,善于表达“我认为等”,乐于向文本说“这里写的真好”,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三)师生对话.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思维表现得最为活跃.唯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感,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总能倾听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倾听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这个自由状态中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碰撞出哪怕是零星的思想火花.

如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要求学生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西德作家明赫白对历史的态度,有学生回答说“懊悔,有犯罪感”.教师立刻追问:“‘懊悔’表明他只是后悔了,你能不能用另外一个词,表明他不光是认识到错误了,而且决心要改.”立刻有学生改为“忏悔”.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可爱.

(四) 生生对话.“对话式”语文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生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要打破单一的课堂组织模式,适当地引进小组学习,大组讨论,个别指导,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执教或是情景表演,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听答”的状态,增加学生之间对话的多维性.

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学生认为文中“我”是一个胆小的孩子.这立刻引来同学的争议:“我不同意‘胆小’这个词,我觉得他只是缺少自信罢了.”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学生有了更多的对话机会或者提问题的机会,问题意识,自我提问的能力、表达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对话教学的实施技巧

(一)可疑处对话.对话要立足于质疑辩难.如我在公开课教学小说《盼望》时,讨论小组的学生们分别提出:海子爹是怎样的父亲?为什么写海子爹爱吃手擀面?信为什么会使海子爹变得惶恐?海子爹为什么在读信的时候会泪流满面,还支支吾吾念不出声来?为什么海子妈放海子的来信犹豫不决?为什么要写到海子爹的梦,他的梦预示着什么?信的真实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确实是他们在阅读文本后思考的,而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预设的问题“你是如何读出小说中海子父母对儿子来信的盼望的”引领学生的问题,最后让他们自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二)朗读中对话.对话要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通过朗读以感受语言的魅力.如学习了《斑羚飞渡》一文后,我让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文字进行朗读.好多学生都选了最后两段,并阐述了理由,其中何乐为同学连读两遍后说:“我觉得‘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一句中的‘走’字用得特别好,它写出了镰刀头羊的从容与自我牺牲,勇气可嘉,如果用‘跳’字就缺少这种感觉了.”真棒,这个问题我事先根本没考虑过,检测如课堂上不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恐怕这么有价值的对话就无法出现了.


(三)体验中对话.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进行体验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在展开体验的环境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全身心地体验,并及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为了吸引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与有效体验,并感受语言的特点,我设计让学生在介绍完几种不同形态的云后进行小组合作和角色转换,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各种云和光彩现象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自然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对文本内容也进行了充分地阅读与理解.

(四)延伸处对话.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作时空上的拓展延伸,并联系现实提出新的看法.如《咏雪》是一则短小的文言文,字词句疏通与反复诵读之后进入了解读文本的环节.当我问学生谢太傅为什么“大笑乐”时,学生的反应异常兴奋,很多同学都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得极有道理,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曾读过不少写雪的诗句,而平时学生对比喻句的把握与创造又较肤浅.于是我就问:“文中谢朗把下雪比作空中撒盐,而谢道韫却认为纷纷扬扬的大雪好像是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你以为哪个比喻更好呢?”学生思维活跃,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现场生成了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

当然,在对话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在引导生成对话的同时,也应避开几方面的误区.一是面对文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年龄、知识、经验、方法、精力、求知欲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学生作为不成熟的对话者,仍应在“对话在先,对话有方,对话更优”的教师相机点拨、导引下,以平等心态叩问文本和作者.二是面对不同体裁、题材的文本,对话时不应千篇一律,不顾对象,坚持“百家争鸣”,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了.三是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并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是我认为在重视对话的过程中不应忽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否则,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对话绝对凌驾于知识之上的.

孙剑,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