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教学的一泓清泉

点赞:15553 浏览:692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语文课本、自然课本、课外读物、影视资料、大自然等都是教学的鲜活资源.因此,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从生活中引来一泓清泉,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

一、书本生活相互联系活用资源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想不到一位学生说:“他们没有我读书辛苦,您没有听电视上说,现在都用现代化机械耕种土地了,人也不出汗了,不滴汗下土了,机器也不会出汗,还能收到很多很多粮食.而我呢,六点钟起床,晚上做作业到十点钟,哪有我读书辛苦.”学生的回答让教师哭笑不得,究其原因就在于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互相脱节.因此,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必须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你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生活,语文教学的一泓清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程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如在一年级“认识几种水果”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再显一段生活情境:妈妈让小红去超市写些桃子,结果小红写回了苹果,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接着,出示学生将要学习的水果画面,从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营养等方面分别作了介绍;最后,组织“写卖水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卖水果的角色体验,对教学内容加以运用和巩固.短短40分钟,学生不但掌握了书上要求认识的水果,还认识了许多其他水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滋有味.

(二)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是要求教师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的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讲句子,可以从学生写请检测条入手;改病句,最好从学生的日记、作文中找到例子;修辞方法的训练,不妨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类广告,学生在接受这种“生活化”训练时,便会感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

二、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开发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仅有课本是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教材的深度开发和整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开掘教材中所潜藏的情感因素、理性因素、思辩因素和审美因素,激发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从而实现教材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真正体现教材的价值和地位.


(一)日常生活“语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从打到会客,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留言条到申请书,从同学争辩到家庭讨论,从烟酒广告到家里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运用.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检测期,让学生读有关长征的书,回顾革命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把握祖国跳动的脉搏,这些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文作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社会生活“语文化”.生活处处有语文,当前学生所处的语言文字环境比较差,大街上的招牌、书籍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屡见不鲜,但这恰好成了训练学生生活化、社会化的“语文试题”.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纠正错别字,给有关部门写信,为净化祖国的文字尽一份力;芦山大地震灾情严重,学生可以深情地写《给灾区人民的一封信》.这类以语文为工具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在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更增强了其、独立、创新、爱国等公民意识.另外,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让学生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社会.

三、多种途径贴近实际善引资源

(一)建构环境语文.带领学生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说、写见闻和感受,这是让语文走向生活的好方法.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回顾情境教育探索历程时,说:“我像干渴的苗木拼命地理论营养,为了建筑、创设典型的场景,我多少遍漫步在家乡的山川田野,一棵大树,一朵小花,在凝神观察中常常会引起我的奇思妙想;淅淅沥沥的春雨,纷纷扬扬的大雪,轻纱般的晨雾,隆隆滚滚的雷鸣,又让我想到学生会提出多少疑问等”李老师的“漫步”与“奇思妙想”,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平时多带学生去大自然走走,我们会发现课程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尽管文中的词句学生们会读会背,但没有感性认识.于是把学生带到郊外,和学生们做“帮蒲公英种子找新家”游戏.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那洁白的绒球就像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飘荡.”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活用了书本知识.

(二)挖掘乡土资源.除了构建环境语文之外,还要用好用足当地的特色乡土资源,创设富有地方特色或学校特色的语文课程,尤其是要切实用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种新的课型,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架设一座连接语文课内外资源整合的桥梁.比如,我们所处的沿海城市――启东,是一座以海鲜闻名世界的城市,这里有全国著名的渔港――吕四渔港.因此,我们可以以“江风海韵北上海,蓝天碧水新启东”为主题,设计“话说启东” “介绍启东海鲜”“我是海鲜节小导游”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实践、访问、查阅、搜集资料,通过说、写、画、编、演、展等方式来挖掘乡土资源,开拓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动用的新领域.

总之,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其开发和利用确实成了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把生活资源这泓清泉引入课堂教学,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引领学生在生活化课堂里尽情享受语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