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给力有效教学

点赞:17904 浏览:808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体育教学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关 键 词 :初中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

新《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导致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所以,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中有效教学的含义,正确把握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有效教学的原则,这对实施体育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体育运动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妨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创设适合学生运动的情境.例如,根据学生的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项目,还可以采用比赛法提振学生的运动兴致.游戏法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于接受教师安排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的学生在参加某一项体育活动时信心不足,教师可通过心理疏导,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学生心理问题,使其兴致盎然地加入到体育活动的队伍中去.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享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总是试图改变,他们讨厌重复,厌恶一成不变.同一模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只能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无味,逐渐失去运动兴趣.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训练技能与提高竞技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兴趣盎然.新课改理念中强调学生是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学组织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同时,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三、拓展体育教学空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课内外相结合,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有力措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让“体育运动”跟随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教材,激发体育教学的生命力.不仅如此,还应该建立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解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学生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养成坚持体育运动的好习惯.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巩固、补充延伸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特长方面,比起体育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所以,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认真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的密切配合,合作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与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我锻炼空间,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本能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体能锻炼形式.此外,课外体育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从事体能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知识的习惯,逐步达到有个人特别爱好并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目的,以便终身都乐于参加体育锻炼.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讲求效益的活动.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同时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有梯度地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