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语言文字的教学

点赞:4581 浏览:168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语文课应做好语言文字的教学.改变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方式,探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字词教学模式;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引领文本阅读,纵横连贯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培养学生在文本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韵味,将字词读得有声、有情、有味,在反复品读中涵养语言.

[关 键 词 ]语言文字教学;引领文本阅读;反复品读;涵养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语文课的根本.如果根不粗壮,树的花枝叶冠便不丰盈;如果打不好语言文字的基础,那语文课的其他能力便是虚设,便是无根的教学.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做好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根本,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语文课应改变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方式,探索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字词教学模式.

进入初中,我们的语文课在字词积累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过分强调字词教学,还没有从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影响中走出来,耗时多,效率低,摆脱不了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模式.二是忽视字词教学,认为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事,初中语文教学应从欣赏美文的角度进行,对课后字词一概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其实进入初中,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字词教学虽不是重中之重,但仍然在课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初中阶段语文字词教学不应被弱化和淡化.

做好语言文字的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文课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针对语言文字的教学,教师可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寻求激发学生兴趣、传扬中华语言之美的教学方法,将字词识记与词语解读、分析品味、揣摩运用结合在一起,将导与学、读与写、积累与运用、悟与评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针对语言文字的教学,我利用单元字词教学进行打包式的教学设计:1、在这个单元的“读一读,写一写”中,你认为生动的词有哪些?将它摘抄在笔记本上.2、找出含有这些词的句子,推荐给小组内的同学,说清你推荐的理由,每一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推荐语,进行专题汇报3、从这一单元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五个词,用这五个词写一段话.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解读词语,在推荐中赏析词语,在连词成句中训练学生理解运用文字的能力,推荐词语、句子使学生更深的理解了词语的生动性,使单调的文字教学活泼生动起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的同时,也能深切体会到汉语的魅力.

单元字词教学可以进行打包式的摘抄积累,而在课文中字词的教学可以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抓住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字词教学.

如余秋雨的《信客》,对信客这个质朴的人物作者运用了质朴而又典雅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长途跋涉”“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声辩不清”“满脸戚容”“猝然昏厥”“细声慢气”“破碎焦灼”“满纸幽怨”“伤痕累累”“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针对这课的语言特点我这样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文中有哪些词是典雅的,请你摘录出来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教学,学生既积累了词语,也感悟到了《信客》的语言特点.这课运用的是词语摘录法,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结合,可以避免学生在掌握文字的漫无目的、效率低的缺限,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掌握,促进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特点,有助于开展阅读教学.


字词教学的形式有很多,除了运用词语摘录法读写字形、赏析字词外,还可以进行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提高学生识记词语的效率.也可以进行单元、学期、学年的字词归纳,引导学生编写每一学段重点字词的字典、词典,对词语的音、形、意进行统编,对词语的意义与运用进行解释评点,对词语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学生系统化的理解,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统编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

语文课应该多探求语言文字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究字词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从细小的文字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正如《爱的教育》中所说:“我不是诗人,未曾写过一首诗,但我想在人生平凡的琐事上种下诗去等”如果教改能在文字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每一个语文教师就都在每一个汉字上种下了一颗诗的种子,每一节课都会开放出诗的花朵.只有守住了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课才会是一首灿烂的诗.

二、语文课可以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引领文本阅读,纵横连贯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钱理群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见解极好的诠释了文章与语言的关系:“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讲经典作品,应有别于社会教育中的经典普及,它应服从于语文教育的目标,注意其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始终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环节,因文而会心.对文与心都不可忽略,不可将其割裂,对立,而要从具体文本出发,找到具体的文与心的契合点”(钱理群《我对经典作品教学的一些看法》)语言文字是文心的载体,充分挖掘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一个捷径.因为语言文字的教学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对话.

如在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时,用解析“虐”的形体结构、意思理解导入课文内容的教学:“虐”字是什么意思呢?又可以组哪些词呢?课文中有哪些情节极好的诠释了“虐杀”这个词呢?在这里词语的教学是课文内容教学的突破口,既使学生记住了“虐”字的字形,理解了意思,也引领学生极快的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进行对话.

语言文字的教学不仅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对话,还可以提纲挈领,成为统领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紧扣住“温晴”进行了教学设计:“温晴”怎么理解,文中有哪些它的近义词,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而它“温晴”的特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对“温晴”一词的教学成为此次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成为整体感知课文的纲领.而在《那树》一文中,“绿”的意蕴丰富,对此词的体味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话题,我在教学中提取了文中的关键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我和学生一起对这四个“绿”字进行了意思的体味,在体味中结合全文进行了深度阅读,深刻体会了作者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在这个教学设计中,“绿”字成为理解主题的核心话题. 再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狂”字,《渔家傲 秋思》中的“异”字,《口技》中的“善”字,《敬畏自然》中的“敬畏”二字,《观舞记》中的“飞动”等对这些字词的教学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构架起文章的层次骨架,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彰显作者的情感态度.扣住一字一词,纵横连贯课文的整篇教学,语言文字的教学引领了文本阅读,带领学生在文本深处与经典对话,与作者共舞.

三、语文课应培养学生在文本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韵味,将字词读得有声、有情、有味,在反复品读中涵养语言.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如此,一字一词勾勒出文章的精神内涵,在字词的细微之处可以领略到课文的精华.

语言文字的教学脱离不了文本,语言文字教学应融于文本教学的深处,语文课应从研读文本的深处培养学生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学《那树》一文时,我在备课中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量词,并赋予量词以丰富的内涵,寄托作者深厚复杂的感情.我就在“精读品味”环节中进行了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量词对那树进行了绘形、绘色、绘情,你能从这些量词的形象描绘、对比中揣摩出哪些深意?任选一两句话进行精读品味”围绕着量词学生对这下面这些句子进行了品味赏析“1、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2、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3、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4、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5、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等”学生在精读品味的深度阅读中,第一次发现原来量词也可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也可以进行深情的赞颂,也可以表达无奈的忧虑与悲愤的控诉,原来生动不仅仅是动词、形容词的专利.在教学中学生除了理解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更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应踏踏实实的回归文本,聚焦语言文字,突出课堂本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内功.应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韵味,在深入的文字鉴赏中让学生涵养语言.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一个字词折射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深入到每一个词的朗读会打开学生学习语言、涵养语言的大门.

如《沁园春 雪》以朗读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读出“望”字的领起作用,读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舞、驰”的力度,读好“惜秦皇汉武”的“惜”字的领起作用与惋惜之态,读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数”字的深层意味与自豪之感.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既理解了词的内涵也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韵味.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的“竟”与“多么”的意味,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朗读文言虚词“也、哉、乎、矣”的语气,在朗读“也、哉、乎、矣”的语气中品读人物形象;在《马说》中读“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在读出“其、真、邪、也”的语气,品味作者的感情态度,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等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语言文字进行的朗读可以引领学生更深的走进课文,领悟汉语的韵味与魅力,可以启迪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字.

将字词教学与课文研读、品读、诵读结合,语文课落脚在一个个贴切、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上,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该做的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将语言文字学得有声、有情、有味,才能步入“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

“水有源头树有根”,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坚守住语言文字的教学,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才能培养学生感悟课文艺术感染力的能力,才会在文本学习中领略到汉语文化的魅力,语文课才会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语文的教改才不会成为“失根的兰花”,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的“荒芜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