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历史教学的探究

点赞:17564 浏览:80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行历史课本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大量丰富的史料,如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历史资料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中深刻分析、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史料,这对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具有事半功倍之效.而学生通过史料学习的过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懂得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独立的个人思维品质.这也正是我们当今历史新课程改革和历史教学目的的最本质所在.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日常课堂中,看似气氛活跃,学生兴奋,教师热情,教学节奏快且容量大,实则空泛,华而不实,“满堂灌”、“群言堂”充斥其间.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提问,学生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动接受下一个知识点了;还未等学生思考成熟,教师就急于请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虽然表面安排紧凑,一环扣一环,但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个性被扼杀.在这种没有留白的课堂中,学生怎么能充分掌握知识并提高能力呢?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是课堂改革的核心,也是高效课堂的不懈追求.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如何从低效走向高效,这是我们历史教师长期以来所探究的问题.

二、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有人说:“放手是一种智慧,放手也是一种爱.”历史课堂教学的“放”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开放信息.

信息是活水的源头,而信息又是多源的,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具体做法有:

(1)开放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到上课,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处理教材,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怎样板书、怎样构建知识结构、如何总结教学过程等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很难在学习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主体作用.所以,我们应把教材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会读书开始,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重点、难点,自己去体会历史事件的跌宕起伏、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与精神世界;学会概括历史现象、归纳历史特点,能最大限度地从教材的正文、图表、图片、注释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独立获取教科书信息的能力.

(2)开放原材料,激发兴趣.

要真正的研究历史,就必须接触原始材料.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都很重视史料的运用,而不象以前那样,过多的让学生记忆结论.只有通过史料,才能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这一变化,对培养新一代的公民非常重要.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机会,教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把原始材料还给学生,营造一个与教材内容有隐性或显性联系的新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完成探索新知的目标.材料的选择应该经历反复的推敲和比较,但在教学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选择一则好的史料固然重要,但对史料的解读和合理运用更加关键.

(3)开放观点,开阔视野.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某些史学观点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譬如,就对同一个拿破仑的评价来说,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常常是否定性的结论较多,而在其晚期著作中却又多采取肯定性的评价;列宁说他是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人物,斯大林则成他是进步势力的代表.当我们把这些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时,立即便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往往各抒己见,互不想让.这些历史观点的引入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这种课堂争论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不要溢美,又不要贬损,溢美违背历史真实,贬损不能推进科学.更要 “防止情绪支配自己”.

2.开放思想.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历史信息的开放为思想的奔放提供了源泉,思想的放活才能使活水形成溪流以致奔腾的江河.放活思想,应做到以下三点:

(1)以科学理论为放飞思想的准绳,做到“放之有则”.

历史课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一样,应该是有序的,放飞学生的思想,不是让他们毫无价值的去胡思乱想,而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应在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去分析历史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2)在分析具体事物时,要有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以科学的思维形式为思想放飞的途径,做到“放而有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问题设计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在概括历史现象和归纳历史特征时,需要对教材进行浓缩和抽象,我们必须让学生运用聚合思维;在比较历史事件异同点时,需要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历史事件综合分析,比较甄别,需要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又需要考虑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需要辩证思维.

(3)凡教书都为育人,都应以社会主流意识为中心,做到“放之有的”.

历史课的德育功能是历史教学的生命,因此历史课课堂教学要始终符合社会主流意识,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每节课堂教学中.这种贯穿不应由教师说教来完成,而应该让学生在自觉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充分展示自己所谓“完整”的教学设计,快马加鞭,一环紧接一环,迫使学生走马观花,紧张和被动的接受,使学生失去自我学习的意识,根本没有体验真正开放的、深层次思维的活动,从而很难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不要把课堂填的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教学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走进教材的深处.”

开放式历史教学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总结,学会对分散知识进行整合.知识整合的过程充满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史实如何取舍与连接,观点如何提炼与甄别等.

2、即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上有所收获,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感悟,能从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慷慨激昂的言行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能从文人学士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中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能从劳动人民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演进中感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

3、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得到启迪,总结出成功事件所具备的基本因素,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进而联系当今社会现状,在具体工作中自觉地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自我完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让学生做一个智者,就应该让他们在快乐的今天牢记祖国及人类痛苦的昨天,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