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有感

点赞:15080 浏览:682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我在教学《回延安》这首诗歌时,先以音乐来导入,然后用延安的图片加以讲解,整个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画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歌声又让人联想无穷,诗歌绘画音乐是相通的艺术.

关 键 词 :《回延安》 音乐 绘画

音乐,流动的诗.它的魅力是无限的.

上课的铃声刚响,教室里就响起了优美的音乐声.这是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那嘹亮的歌声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家家户户把门开,快把亲人迎过来,热腾腾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知心的话儿飞出了心窝窝.”这首歌很特别,音调悠长高亢嘹亮,使人好像真正进入了陕北的辽阔大地,产生无穷的遐想.

歌声大约持续了五分钟,接着戛然而止,但学生们的情绪好像还在持续回味,这时老师适当点拨:这就是陕北民歌,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学生就容易理解了.然后再介绍《回延安》就是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创作的,歌词里也有比兴手法,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领导咱打江山”.

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写延安人民对红军的热爱之情,而诗歌《回延安》则是写革命者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采用歌声导入新课,用音乐激越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体会诗人那种跳跃的,把学生带入诗人要表达的境界.

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现代诗歌时不妨也试用一下这种诗画结合的方法.

第一段用几个形象逼真的动词“抓”“贴”,表现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对延安的思念.思念的程度似乎还没有写够,又用“梦里回延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与真的回到延安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延安那份无尽的思念.用夸张的“双手搂定宝塔山”再次把思念之情推向.为什么这么思念延安呢?后面的比喻句交代了原因:“母亲”在这里,思想境界升华了.因为日思夜想的是“母亲”,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见到了“母亲”就是回到了家,“回家的感觉真好”.拟人句中的“唱”“笑”“招”尽情地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等”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回延安》教学有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教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听完民歌后,我让同学们看投影仪:屏幕上打出了延安的宝塔山,学生一看便知,并小声议论着今天该讲“回延安”了.第一部分的动作分析过后,我打出了另一幅画,屏幕上顿时出现头上戴着白羊肚手巾,腰上扎着红腰带的大幅画像,我当时就解释“白羊肚手巾”不是指自然界的毛巾,而是延安人民的特有的装饰,代指延安的亲人.从投影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亲人相见的场面.这是第二幅画.

讲解过第二部分以后,面临着第三部分会亲人的场面:“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如何理解这一场面呢?头上怎么会有脚步声呢?其实这是一个亲人相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场面:窑洞里很多亲人,亲人们在说话,在窑洞的上面正有亲人还在往这里走,亲人相见多么热闹啊.这是我展示的第三张画面.

第四部分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这部分选取了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第五部分“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通过这首诗歌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画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歌声又让人联想无穷,诗歌绘画音乐是相通的艺术.

马虹,江苏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