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点赞:3809 浏览:130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一、发挥口头语言的魅力

1.用激励的语言.教师如果能善用激励的语言传达和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就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心理学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肯定和赞许,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表扬和鼓舞,会焕发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益评价,就是用激励赞美之辞引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和启发.故此,学生就会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激励的语言有很多:“你真棒、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说得非常清楚、你的声音真好听等”只要教师不吝啬激励的语言,长此以往,必定换来丰厚的回报.班里有个很胆小的女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有一次,老师看到她写的字大方又整洁,故意在班上发出惊讶大声说:“哇,真没看出来,小小的你竟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同学听了羡慕极了.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居然看见了那只小手怯怯地举起.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一位教师在给一个班上第一节数学课时,她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先介绍一下我的毛病,我这个人好动,贪玩,尤其是好下五子棋,同学们谁不服气,我们下课后可以较量.(笑声) 上我的数学课,讲课时允许打瞌睡,(学生笑) 自己讲不好,又不让人家打瞌睡,这不太霸道了吗?(大笑)允许不听,看别的书也可以,但不能出声,一出声就影响别人了.听不懂允许提问,但要站起来提问.允许批评 (包括批评老师),(学生笑) 谁的意见对听谁的.”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曾反复强调,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但学生仍是记不住,作业中商漏“0”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学生的这种错误,他用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是新中国的主人,如果 ‘主’字少写一点,就成了‘王人’;(笑) 如果把这一点点到不恰当的地方,就成了 ‘玉人’.你们说,这行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接着,他讲解了一个商中间有“0”时不能漏写0的例子,这位老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商漏写“0”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好的教学幽默,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


二、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矫揉造作,体态语言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当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若能运用体态语言,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内在体现,是教态积极的一面.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赢得的.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眼神和手势.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窗口.教师走进课堂首先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目光,这样的无声无形之中就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神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手势所反映的是动作语言,但又区别于哑语,它是紧随着口语和眼神,作出暗示和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摆手否定,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在课堂上手势动作的 发挥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在教学“上下、前后、左右”时,教师借助身体和手势,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岭背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