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教学

点赞:29448 浏览:1403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阅读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轨道上.为了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好的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提出了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一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确立,突出语文的文化内涵的教育意义,突出了语文学科对于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所承担的任务,强调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这使语文学科更加关注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而个性化阅读正是在此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关照下,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自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阅读过程.可见个性化阅读以张扬主体、健全的个性为旨归,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审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本质特点的具体反映和价值追求.

(二)、理论意义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这一课题是指,由于阅读是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它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充分地读书、思考、讨论、表演等,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和条件,都能实现自己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指的是不以标准化的解读来规范学生的阅读,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根据各自不同的学习需要、学习优势、思考方式和学习风格,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转换阅读的视角,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理解中领悟掌握品词析句的方法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等.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混沌”一词,由猜词义(主观感知)到查字典(表层理解)再到联系上下文理解(深入理解),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词语的内涵.其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效果极佳.

中年级阅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摒弃繁琐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大量工夫花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上,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主题.这是因为语言的含义和背后的深意,语言的精确和魅力,都是通过“读”来领悟、内化的;在“读”的同时,也不失方法的引领,“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一个词,”前者是通过想象由抽象到具体、由概括到具体,后者是通过归纳提炼,由具体到概括.这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两个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因此,教师应牢记“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的古训,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粗读感知在读中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悟字形,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在读中感知课文大意.当然,了解不同课文大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可见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维——说话,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作文,因此,课堂上的说话训练,显得尤其重要.但是,总感觉很多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是为练而练.由于指导学生理解语句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到位,于是学生根本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说出优美的句段,百般无奈的老师只好将这个环节匆匆带过,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是是地进行定势思维的灌输.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语言训练索然无味,又怎么能说出优美的句段,养成良好的语感呢?我个人以为: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训练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文本,体验文本价值,明白它“美在哪儿”而不是“美不美”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与心灵的真实对话,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它的美,才能进一步借助它去创造出更美的文本空间.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该找准语言训练点,让语言实践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安排语言实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语言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和积累语言,达到有层次学习语言的目的.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要借助语文表面的语言文字符号去认识它背后蕴藏的那个丰富的世界,只有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学生才能更清楚、更深刻地靠近、理解那个世界,从而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符号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