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改善课堂教学

点赞:7312 浏览:304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世纪老人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书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读书不可.由此看出,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如果没有书籍,就如同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大家描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在上一节公开课,课上的非常出色,让听课的老师们都入着了迷,甚至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屏息静气的听着,完全被她的讲课深深的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有人问这位历史老师:“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 “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刻.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知识的储备,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呢?苏老的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肖川博士也指出:“那种只能根据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来教学的老师,顶多算是教书匠,但永远不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永远是走不远的.你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和大师去对话,你永远只能做一个平庸的教师!” 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当她想用优雅的笛声来渲染课堂气氛时,一曲终了,学生竟然无动于衷,尴尬的场面持续了数秒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起先,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那位老师吹得笛子那样悠扬,却打动不了学生的心?回到家,打开《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段话映入了我的眼帘: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我对这段话细细揣摩,最后终于恍然大悟,那位老师的课堂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缺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生的脑力劳动是空白的,这正是那节课上他们无动于衷的原因! 受到启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备课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预设性教案设计,经过一段时间,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高.

从那一刻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靠那点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专业教师.于是,在我的办公桌上,床头上,多了几本教育书籍:《给教师的建议》,《做最好的老师》,《爱的教育》,《走进名师讲堂》,《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发展》等他们都成了我的好朋友,好知己.通过读书,我的视野变得开阔;通过读书,我的思维变得活跃;也是通过读书,本来对“课题研究”这感到困惑的我,渐渐的对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的教材首选,可见它的魅力所在.书的作者李镇西不仅是一位光环照耀的著名教育专家,更令我折服的是,在百忙之中,他现仍旧奋战于教育第一线 ,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深受学生们喜爱的——老师.25年来,他时时处处做有“心”之人,用自己的诚心、爱心感化了一个又一个心灵,并把与学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积累成书.“让思想飞翔的优秀生程桦”、“小调皮蛋杨嵩”、“上课爱说小话的黄金涛”、“桀骜不驯的王铜”、“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余鑫”、“偷同学随身听的后进生万同”等一个个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在李老师地细心观察和爱心帮助下被转型成功,这期间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心血是书本上未能涵盖得全的.李老师“惟因爱之至深”,才产生对教育事业一往情深地执著.反思自己将近十年的教育经历,也教了很多学生,为什么我与他们之间就没有演绎这般“轰轰烈烈”的故事,没有留下太多的回忆?我想这就是我与李老师之间的巨大差距吧.

让读书改善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上课时我也经常用学生的笔,他们也都会争先恐后地递给我,其热情度不亚于李老师的学生,而李老师却对这点小事产生了深深地思考:为什么学生对自己如此尊重,自己对学生又是怎样的呢?这篇“在平等中培养平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总觉得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小事,而在李老师心里竟产生出“师生平等”的概念,使我心灵震撼!反思自己:学生们问“老师好”时我热情回敬了吗?打报告时我抬头了吗?用学生的东西时我说“谢谢”了吗?这篇文章使我读懂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真正含义.


在给学生批改作业写评语时,我总是写上“你真棒”、“加油”、“继续努力”等简单的评语.说句实话,那不是真心写给学生的,而是应付检查的.再看看李老师这篇“学生评语能否换张面孔”文章中,他给学生写的评语,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洋洋洒洒、个性突出、言辞贴切、真诚至深、感人肺腑,这样的评语怎不拨动学生的心弦?怎不激励学生们上进?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评价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学生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出我的注意”.李老师也正是在践行苏老的教育思想,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心”与亲爱的学生对话,用自己的心来燃旺学生的心,照亮学生的前程!

我想,李老师的个体教育做的这样好,我何不自己进行尝试与创新呢?于是,我对形成性评价中个体评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索.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现在,孩子们脸上充满着阳光般的自信.通过个体评价,学生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向“做最好的自己”这一理想的目标而积极努力着.

通过亲身实践足以证明,读书并没有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相反,读书改善了我的课堂,使自己得到迅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这,正是教师读书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