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灵活

点赞:18176 浏览:824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教师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哪些问题可以合作完成、哪些问题不需要合作完成,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学习过程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都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参与其中,关注他们合作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给他们建议,给他们启示,积极加以引导.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学习伙伴,他应当是更优秀的“学习性他者”,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提供适时帮助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后对问题的解决.

引起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份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怎么写作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等内容.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就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灵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的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意识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其重在自觉性、自主选择性,它需要在较长时间中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我国旧的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极其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甚至是逐渐丧失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自觉自愿,又何从谈起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初中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