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小学阅读教学的瓶颈

点赞:20254 浏览:929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实践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落实语文阅读的各年段目标,东莞市教育教研室紧紧把握语文课程的各学段标准,以教研活动、优质课、课标培训、名师工作室、阅读教学论坛、期末质量考查评价卷等形式,引导全市教师阅读教学从理解文本延伸拓展,从课内纵深课外;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样,步子走得稳,走得有序,循序渐进,没有出现大跨越的浮躁与跳动,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稳中求进,教改稳步推进.

一、现阶段我市小学阅读教学的三大瓶颈

1.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上,一些语文教师将课本范文当成葵花宝典,当成考查评价阅读教学的圣经,对课本范文仅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缺乏认识.“考试化”的阅读教学课,教学的每个环节繁琐,不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例如,一些表演性的优质课,只见教师滔滔不绝,不见学生思考参与,只见一个个知识点在教师嘴中吐出,这个会考,那个要关注,与阅读教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2.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流于形式,学生仅仅是装信息材料的资料袋.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有些缺乏目标,有的缺少评价,有的只是成绩好的学生表演,差生成为陪衬或者辅助性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制约,放任自由,没有量和质的要求.又如,写读书感受,没有规定所读书目或者专题,放任阅读,无目的无主题;不教给学生写感受的方法,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拓展,仅仅局限于抄几个词语、句子,或者只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探究学习,也仅仅是教师规定几个内容,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学生仅仅是接收资料的工具.在成果展示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漠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特感受,有的只是信息资料的充塞.

3.课标理解上,一些教师不愿意钻研课标,而是以现有的经验去解读,所以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肤浅而不深入.如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把握不了单元整体与篇章的关系,将单元要求与范文割裂开来,所教知识是片面零碎的,阅读教学缺乏整体和系列性,缺乏拓展性.

二、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

1.依标靠本,针对不同年段的阅读内容展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小学各个学段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安排了不同的阅读.第一学段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拥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内容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注重诵读过程中的体验,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要求理解叙事性文章的梗概,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情感,受到鼓励.


根据这些具体的阅读目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针对不同学生段、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教学,以引发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8课《称赞》是个趣味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真情.我们要根据学段要求和目标,引导学生朗读本文,在读中体会真诚和真情,特别是读称赞别人的话,要真心实意,但不能太夸张,否则给人检测意的感觉,会适得其反.如“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重音要落在“很”字上,强调夸奖、称赞的感情,感受认真的美好.

只有教师把握了不同学生段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2.认准阅读教学核心,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提法,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当今信息社会的主动适应.阅读能力及其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1)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就要解决阅读动力这个问题.这个动力来源于阅读的乐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前提条件.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乐读,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从阅读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感受.我们要摒弃那些“考试化”阅读教学、应试化的阅读教学、分数化的阅读教学.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调动,动力源泉问题得以解决,为阅读教学作下基础.

(2)营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是带动学生乐于阅读的基本因素.如创建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馆、举行阅读心得比赛和读书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乐读的方式.

(3)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一词,就是看审阅、思考、读的意思,包括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将这些阅读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加大阅读量作为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支撑,尊重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4)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良好阅读习惯”.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这需要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教学单位致力于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创建活动,使学生在氛围和活动牵引下,经过小学阶段的流年牵引、熏陶,乐读、爱读,爱交流,重感受,那么学生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3.加强对话,开展阅读教学.

(1)与作者对话.如《开国大典》,作者亲眼目睹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心中狂涌着骄傲与喜悦.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与作者的心一起律动,才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作者的情感.

突破小学阅读教学的瓶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与课题对话.如老舍的《猫》,这篇文章的题目简短,不仅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猫的可爱形象.又如《花钟》,题目新颖,给人以想象和悬念,心中总想知道“什么是花钟,为什么叫花钟”,激起读者探究的.

(3)与文本语言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停地问:这些文句究竟在传递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表述?为什么只能这样表述?用意何在?启示何在?如《花钟》这篇课文中文段写花开的词语“吹起、绽开、醒来、苏醒、舒展、含笑一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责编 田彩霞】